農特產品
聞名全省的燕巢芭樂 品質嚴選、甜脆可口 深獲市場肯定!

  ◎ 文.圖/農之愛

芭樂革命創新局
當泰國芭樂引進台灣之後,碩大的果實讓國人為之驚豔也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但一波「芭樂革命」隨之登場,向來以苦幹實幹精神的台灣農民在學會動腦筋研發,新品種也不斷的孕育而生,最後由高雄縣大社鄉主打的「珍珠芭樂」獨領市場的風騷迄今;雖然珍珠芭樂是從大社鄉出發,不過卻是在大社鄉的鄰居燕巢鄉打響名號,大社與燕巢聯袂開創台灣的芭樂市場,甚至「燕巢芭樂」也成為芭樂的新天王和芭樂的代名詞。
  話說七十八年間,住在彰化田尾種苗商人林明山提著新品種芭樂,到大社鄉農會拜會任職為推廣股長倪福全(現已貴為總幹事)並請其代為命名,倪福全在品嚐後,以其果實圓、果肉白皙,取名「龍鳳珍珠芭樂」,後來改稱「龍鳳芭樂」,最後定名為「珍珠芭樂」。
不過鮮少人知道成就珍珠芭樂的這段歷史,最先是由大社鄉籍種苗商陳玉盛(已移居加拿大)提出,當時沒人能預知,這名號竟會成為現今高雄縣農特產最為響亮的招牌和超人氣的產品。在早期,台灣芭樂以「土芭樂」為市場的主流,直到國人引進泰國芭樂,當碩大、青綠、渾圓、清甜的果實,像旋風式地席捲全台,取代了土芭樂的地位。
現為大社鄉農會果樹班九班班長劉建明在廿年前繼承衣缽時,正值泰國芭樂顛峰期。他說,這現象讓只會苦幹實幹的台灣農民受到極大的衝擊和刺激,並開始著力投入研發新品種的工作。事實上,泰國芭樂在當地種植的果實並不大,是經台灣人改良一番把它變大的;不過,泰國芭樂的風光歲月還是沒有因此而延長。反而給人有一種好景不常在的感歎!

珍珠芭樂新天王創天價
劉建明農友這麼認為;「泰國芭樂最大的貢獻,就是帶來一波芭樂革命」。當七十年間,本土改良的「世紀芭樂」、「馬來西亞的水晶無子芭樂」相繼問世,消費市場隨即進入另一波的「戰國時代」,也明白宣示了一場「土洋大戰」的開打。
就在此時,倪福全先生俏悄佈局珍珠芭樂的推廣,但一開始相當不順利,倪福全表示,農民在心態上總是比較保守(也許是擔心市場的風險)不喜歡嘗新,八十一年委請農民試種時常會碰壁,最後試種有成,加上不斷邀集講習會來加溫加持,農民才逐漸接受。而改良芭樂最怕立枯病,經農委會試所的測試,珍珠芭樂的抗疫性為其它芭樂的五倍,加上它一上市就創下每公斤三百八十元的天價,馬上農民趨之若騖,更全面更新品種,短短的三年內全鄉就種了十萬株,燕巢鄉更是一口氣在一年內便種了十萬株。此舉證明了倪股長以誠意和實際的行動及其慧眼讓珍珠芭樂一炮而紅,也為當地帶來了芭樂商和無窮的希望,成就一段不凡的農業推廣的經典佳範。

岩砂土質造就風味獨特的農產
據農試所指出,大社、燕巢鄉位於觀音山下,岩石經長時間的風化而形成的岩砂土質,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加上當地地下水蘊含鐵質,非常適合棗子、芭樂的生長環境,造就當地農特產。惟全台各地一窩蜂的搶種珍珠芭樂,夏季品質較差時,滯銷問題便成為農民心中的痛,產地價格時有每公斤二、三元的慘況,形同崩盤一般的打擊。
高雄區農改場曾進行問卷調查,後來發現消費者以年長者居多,據農改場副研究員楊文振表示,因為一般家庭都是家庭主婦購買水果給家人食用,反倒年輕人、學生族群買水果的比較少。針對此一消費型態,楊副研究員表示,一顆珍珠芭樂重量約在四百至五百公克之間,果實雖然碩大,但年輕女性、小學生根本吃不完,在辦公室、學校切芭樂也相當不便,間接影響這些消費族群的購買意願。
對此一消費現象農改場於九十四年意欲推動種植果實約至三百公克的珍珠芭樂,讓所有消費者可以獨自吃下一顆,省去切芭樂的麻煩事,無奈農民的意願低落,現今還找不到配合者。
劉班長直言,國產水果的活路在於外銷市場,如以「水路」(即海運)外銷有保存不易的問題,就算冷藏、解凍後風味會消失,反觀國外水果都是空運來台居多,全力搶攻台灣市場,農政單位應重視此一問題。
好吃、嚴格品管與健全的行銷通路,讓甘甜又帶點酸味的燕巢芭樂遠近馳名,可以說是「上港有出名,下港有名聲」的金字招牌,從台灣路邊的小小果攤到中國知名大都會區的台灣水果專賣店,只要有賣芭樂,幾乎都會打上「燕巢」細分為特、優、良上、良等四級果品,其中又以優、良上兩等級最受歡迎,良上級芭樂則最為普遍,約佔農會運銷總量的三分之一。

嚴選品質,努力開拓外銷市場
經由農會品管出場的芭樂年產量約有二萬六千餘公噸,部分定期送往台北市場拍賣,更為燕巢芭樂的名氣實質加分,幾年前曾有燕巢芭樂在拍賣市場喊出每公斤一○二元行情,在在凸顯燕巢芭樂品質受到市場的肯定。
但近年來因全國芭樂產量過剩,芭樂單價起伏不定,九十三年夏天甚至出現每公斤一元低價慘況,幾乎是崩盤使得果農抱怨連連,連帶衝擊燕巢的芭樂市場行情。有鑑於好品質的芭樂常因市場供應失調而受波及,燕巢鄉公所從九十三年就開始致力拓展芭樂外銷市場,並與農會聯手出擊,經過三年努力終有成,並成功的在中國上海建立行銷據點,目前平均每週都會有貨櫃裝著芭樂登陸,另有民間貿易商也積極開拓東南亞與美洲市場,都讓燕巢芭樂通路更為廣闊,也開創出更多、更大的海外商機。

結合產官學,催生芭樂節
燕巢鄉公所不僅全力參與行銷芭樂,最近更與樹德科大合作,透過學生創意在芭樂包裝上想新點子,盛大舉辦包裝創意比賽與展覽,成為地方焦點話題;樹德科大是燕巢大學城中學生數最多的大專院校(一萬二千餘人),每年十二月配合地方產業規劃的「芭樂節」也成為該校傳統招牌活動。此一成功的結合了產、官、學的鐵三角支持與協助的典範,字樣當招牌,可見「燕巢」已成了芭樂的代名詞。

燕巢三寶首推芭樂
燕巢鄉是高雄縣平地鄉鎮中少數以水果為主要農特產的地方,鄉內有芭樂、蜜棗與西施柚等三項主要特產,也稱「燕巢三寶」;其中又以芭樂產地面積一六○○餘公頃、年產量近五萬公噸,產地與產量都是三寶中具規模者,產量供應亦是全年無休,名氣更是三寶之首。
另燕巢鄉農會供銷部剖析指出,燕巢因為土質好,所栽植芭樂與其他產地相較,最大不同是在「甘甜中又略帶點酸味」,也成為燕巢芭樂獨特的口感,民眾品嚐過後不會膩,加上芭樂營養成分本來就高,使得燕巢芭樂特別搶手,總之天時加上地利,燕巢鄉真是得天獨厚。
我們常說:「成功絕不是偶然的」。除了口感好,燕巢鄉農會更是下了一番功夫。透過技術輔導、嚴格篩選等種種品管的措施,配合長期經營的健全通路網路行銷,成功打造出燕巢芭樂的「品牌」與良好「形象」,讓消費者想到芭樂就想到燕巢,想吃芭樂就想買燕巢的芭樂。
據燕巢鄉農會推廣股說明,燕巢鄉農會共有十六個芭樂產銷班,參與班員栽植面積佔全鄉芭樂產區的三分之一;農會平時派員至各果園瞭解栽植情況並給予必要的技術協助,藉由現地的專業輔導及農業諮詢等服務,能達到最佳的指導效果,幫果農確保栽種的品質。
當班員收成後會送到集貨場分裝,農會則訂定一套嚴格篩選標準,依大小、外觀、成熟度等主要項目,將芭樂農業產業吸引其他鄉鎮來仿效和學習。
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芭樂生產,唯獨燕巢芭樂打出名氣,也打出燕巢的知名度;連帶燕巢鄉會則因健全運銷機制,連續四年贏得「全國農會運銷績效」第一的殊榮,實屬不易和難得,也為燕巢蜜棗、西施柚加溫加熱持續的在市場上發光發熱,更營造了無窮的商機。


▲ 燕巢鄉生產的「珍珠芭樂」甜中帶酸、香脆細嫩、風味絕佳。

▲燕巢鄉農會定期辦理芭樂評鑑賽,以提昇品質,增加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