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知
高屏地區花胡瓜生產技術
◎ 文.圖/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劉敏莉
根據農糧署農業統計年報統計,屏東縣及高雄縣為全國胡瓜的重要產區。以94年度為例,全國胡瓜全年生產面積為2916.7公頃,高屏地區全年的胡瓜種植面積佔全國生產面積的58﹪。以不同的種植期分析,第一及第二期作均佔全國生產面積的50﹪,而裡作則佔全國生產面積的79﹪,為這個時期供應消費市場的主要來源。又屏東縣里港鄉的種植面積佔全縣生產面積38﹪,為全縣之冠,而高雄縣美濃鎮佔全縣生產面積的42﹪,在這二個重要地區的生產種類分別為,里港鄉以生產網室小胡瓜為主,而旗美地區,則以露地生產大胡瓜為主。
高屏地區常見的花胡瓜栽培設施,多屬簡易型栽培設施,構造以鍍鋅鐵管(錏管)作為骨架,四周則圍32目防蟲網,可防止害蟲(如瓜實蠅、粉蝨等)進入,可降低害蟲的發生及危害程度。但溫網室於潮濕悶熱的夏天,由於通風性較差,室內溫度常超過35℃以上,成為作物生長限制的因素,並易形成苦味瓜。所以,夏天網室栽培小胡瓜時,應增加行株距為1.2×0.8公尺,以增加空氣流通性。花胡瓜的栽培管理技術詳述如下:
一、整地、作畦:
花胡瓜為淺根短期性蔬菜,根群主要分布於30厘米耕層內,宜選擇表土深厚且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質壤土,PH5.5~6.7之間,生育最佳。為能維持植株生長勢以促進分枝之伸長發育,首重多施有機質肥料。以小型耕耘機耕鬆土壤,使土壤、肥料及防治藥劑充分混合,整平後隨即作畦,然後畦面上覆蓋銀黑色塑膠布,防止水分蒸發及雜草生長。一般單行種植,畦寬80~100公分(連畦溝),雙行種植,畦寬150~180公分(連畦溝),株距45~50公分,每穴播種1~2粒種子,畦向以南北走向為原則。
二、播種:
花胡瓜之種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兩種,每分地種植約2000株,移植時需耗費極大勞工成本,近來農民大都採用直播方式。直播方式(每分地播種量120~160公克),直播可分直接播種和催芽播種。催芽播種為先用藥劑浸種一小後須以清水清洗,在浸種4~5小後,以濕布包裹至於25~28℃下催芽。
三、整枝、誘引及摘心:
花胡瓜栽培方式可分為採立支柱或拉直立式栽培網,瓜蔓具纏繞性,在本葉4~5葉時須誘引及固定主蔓直立,以後可自由向上伸長。摘除主蔓4節以內所發生的雌花,主蔓第5節以上開始留果,主蔓達20~25節時摘心以促進側蔓生長和發育,側蔓於第1節位葉片展開後摘心,以利果實的肥大,側蔓收量佔總收量之百分之八十以上。花胡瓜宜實行整枝,以利通風透光,促進結果,減少病害。生育期間如有枝條和葉片感病及葉片黃化,彎曲或畸形果實及病蟲害果則均應及早摘除。
四、施肥、灌水:
依施肥手冊推薦用量每公頃基肥10公噸,氮素250~350公斤,磷酐120~180公斤,氧化鉀300~400公斤,施肥用量與時期依分配率施用(如表)。在本葉2~3片時可增加追肥一次,用尿素5公斤/每分地,加水400倍灌施在植穴內,勿灌在瓜苗上。植株生育至4~5片本葉時,進行第一次追肥。施肥量依花胡瓜生長情形酌情增減。枝條生育過於茂盛,必須疏葉及調整氮鉀肥之比率。花胡瓜要求較高的土壤溼度(土壤田間含水量85~90﹪)及空氣溼度,其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用於蒸散,以維持植株的熱量平衡及其他生理機能。定植後待本葉長出時應注意灌溉,尤其在結果期更應增加灌水量並且保持土壤適當的濕度為宜。
施用期
要素別 基 肥 追 肥
幼苗期 始花期 結果初期 採收初期 採收盛期
氮 肥 10 15 15 20 20 20
磷 肥 60 20 20
鉀 肥 20 40 40
五、授粉
花胡瓜設施栽培如選擇栽種非單偽結果性品種,需考慮到利用有效授粉昆蟲,以解決大量人工授粉之問題。花胡瓜每1~2分地約需1群,惟蜜蜂在室內,因食料有限,應酌予人工補充餵食,以免影響授粉期限。目前花胡瓜已有單偽結果性品種可供選擇栽種,無須授粉即可結果,且果形良好,可增加農民收益。
六、採收:
花胡瓜夏天成長快速,播種後35~40天即可採收,冬天寒流低溫期,要50天以上才能採收。瓜果長18~22公分,在春、夏季為開花後5~7天,冬季7~8天即可採收。採收時用刀割取,切勿以手摘取以免果皮損傷而降低商品價值。下方結實瓜果應提早採收促使上方的之果實生長迅速。收穫期每日採收,採收時間宜選在每日清晨或傍晚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