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健園地
四健會關懷家鄉產業
鳥松鳳梨多元體驗
文/鳥松鄉農會 四健義指 邱雪卿
圖/鳥松鄉農會 四健指導員 黃惠瑛
鳥松鄉農會四健會在仁美國小所推廣的農產美學作業組,日前在推廣股黃永昌股長及指導員黃惠瑛的安排下,進行一趟精采生動的戶外農產體驗課程。
一早農會派車到學校接四健會員前往鳥松鄉大竹村鳳梨示範園區,由前農會理事介紹鳳梨品種及栽植管理情形。
鳳梨是鳥松鄉的農特產,山上、市場隨處可見鳳梨的蹤影,每個人也都愛吃這種酸甜多汁又帶有特殊香味的東西,然而沒有人了解為何鳳梨吃起來會有許多不同的口味。經由林叔叔的介紹,大夥兒才知道在農業試驗所人員持續不斷的研究改良下,鳳梨的品種有台農3號、4號(釋迦鳳梨)、5號、6號(蘋果鳳梨)、11號(香水鳳梨)、13號(甘蔗鳳梨)、17號(金鑽鳳梨)、19號、牛奶、青龍等等,因而吃起來就會有酸甜不同程度,風味各殊,口味各異的現象。
要種出好吃的鳳梨,首先要挑選健康、不帶菌的苗株,經由曝曬等一些處理手續,再於每年農曆八月至隔年一月期間,種植於日照充足的向南山坡地上。植前須先鬆土整地,再覆蓋預留等距孔的膠布,以防雜草竄長,並可讓表土保持溼潤。植後一至二個月得施肥並噴除草劑。之後又有兩次的肥料及芥蟲藥的施灑。隔年八至十月間,亦即種植後十二個月,要以電石泡水澆淋苗心點,讓其腐爛而停止發新芽,三至五天實施一次,共計三次。四十天左右苗心變紅並長出小鳳梨。二個月後,鳳梨花謝,需再噴灑蟲藥。總計自種植至採收,大約需花一年又十個月的時間。
原來我們所吃的每一口鳳梨,都要經過那麼久的培育時間及那麼繁複的照護工作,稱得上是「粒粒皆辛苦」。
聽完解說,四健會員們也親自上場到已鬆好土,鋪好膠布的園裡,自己挖土種鳳梨。看似簡單的示範動作,已使大夥兒興奮得不禁躍躍欲試。親手體驗後,有人可以精準的挖洞植苗覆土,一氣呵成;有人卻得再三修改才能「扶正」那東倒西歪的鳳梨苗株,嚐到「汗滴苗下土」的辛苦農民生活。
種完鳳梨,再來就要種香草了。由和風園藝的孫浩洋先生介紹薰衣草及香茅的種類及特性。
薰衣草約有五十種栽培品種,而較適合台灣氣候的是羽葉薰衣草,其花梗長但軟弱不具香味,且利用價值低,不過容易種植,常為香草園的景觀植物。薰衣草不耐高溫及雨水,因此秋冬較易繁殖,可用播種及頂芽扦插的方式繁殖。然而國內無法採種,因此種子均是由國外進口。
「香茅火鍋」是目前高雄地區餐飲店極為熱門的賣點之一,其所用香料即是含有檸檬風味的檸檬香茅。檸檬香茅屬禾本科,在台灣有爪哇香茅、斯里蘭卡香茅、大香茅等種類。這些原產於東南亞,性不耐寒,引此本省南部較易種植,其莖葉可用來調理食品,當然更是香水的製造原料之一。台灣生產的香茅油曾居世界第二位。
在大夥兒認真聽講,七手八腳的栽種鳳梨、香草的同時,黃股長已親自下廚煮一大鍋香茅茶為大家解渴。接著他又教四健會員們鳳梨炒飯的製作。鳳梨、紅蘿蔔、火腿、香菇切丁,混合玉米粒、青豆仁入鍋炒香,再倒入白米飯拌勻,加入鹽、黑胡椒等調味,即成色香味俱全的鳳梨炒飯,讓會員們不禁食指大動,不一會兒功夫即鍋底朝天,香茅茶亦是滴水不剩,還直稱今天真是最快樂的一天。
感謝鳥松鄉農會黃永昌股長及黃惠瑛小姐為鄉內四健會員所安排的精采農產體驗活動。讓他們理解鳥松這美麗的鄉村,如何生產風味冠居全台的鳳梨,也讓他們體會農民的辛勞與付出。更讓生於斯,長於斯的孩子們感受自己真正的幸福,進而懂得感恩與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