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作物
高經濟價的紅毛丹與紅龍果
文.圖/果農
原產於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熱帶水果-「紅毛丹」,果型很像楊貴妃最愛的荔枝,在南台灣一處私有的果園中,經引種試種成功,現已結果纍纍,入秋後,慢慢進入成熟盛產期,為山區增添些許異國情調。
紅毛丹別名「韶子」,為南洋地區著名的熱帶水果,果實表面密生細長的軟質毛茸,成熟果實外表為鮮紅或帶有黃色,肉質酸甜適度,風味類似荔枝或龍眼,因而又稱為「毛荔枝」、「毛龍眼」,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均有普遍栽培。台灣早在80多年前(日據時代,西元1912年),由台北的士林園藝試驗所,從爪哇引進種子,育苗後再送到農試所嘉義分所試種。民國15年,又從馬來西亞引入300株紅毛丹苗木,提供給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的農業試驗單位栽培,生長情形良好。後來,又有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由馬來西亞引進苗木種植,於民國24年夏天,獲得開花結果。
民國68年,果農蔡木象到印尼觀光時,初次看到紅毛丹的水果,因好奇而買了一些品嚐,覺得風味不錯,便把紅毛丹的種子,帶回台灣試驗種植,經過多次淘汰「公株」等改良過程,終於嚐到成功的果實。
蔡木象在山區,經營廣達10多公頃的果園,由於富有創新求進的精神,從國外引進各種水果試驗栽植,在長期浸淫於水果的栽種改良,曾獲得全國十大傑出農民的榮譽,而讓他獲獎的果樹,正是著名的水果「葡萄柚」,他從國外引進種苗,在山區試種成功,進而推廣種植,為「台灣葡萄柚」打響知名度。而後,蔡木象把對水果栽培的熱愛與興趣,轉移到各種異國的水果,如巴西嘉寶果、紅龍果、婆羅蜜、樹蕃茄、加蜜蛋黃果、太平洋 桲、羅望子、紅毛丹等。目前,自印尼引進的2株紅毛丹母樹,仍昂然矗立在自家前的庭院內,每年結果纍纍,鮮紅果實掛滿枝頭。
蔡木象指出,紅毛丹為無患子科常綠喬木,有紅色的紅毛丹、綠色Ruby(黃毛丹)種,株高可達10?15公尺,性喜高溫的環境,適合生長的適溫為24?32 ℃間,他栽種的紅毛丹,已經能適應台灣的氣候,每年都會開花結果。東南亞地區紅毛丹的產地,每年會開花2次,為圓錐花序,一在4?5月開花,7?8月成熟採收,一在9?10月開花,12月?翌年1月採收;而在台灣南部的紅毛丹,必需種植6?7年,才可以有收成,一年分2次開花結果,一在夏季的5?6月間開花,一在冬季的12月間開花,每株果樹一年僅結果一次,如在夏季結果者,冬季就不會結果,反之亦然。目前,為夏季結果期,從8月開始,就進入長達3個月的成熟盛產期。
蔡木象表示,紅毛丹果樹的植株,有「公」、「母」之區分,最初栽種經五、六年後,發現有一半植株會開花結果,是所謂的「母」樹,另一半則是「公」樹,於是,將公樹全部砍除,只留存母樹作為母株,並嘗試使用高接法繁殖,現都已長大成林。
在市坊上,要怎樣區分紅毛丹是進口貨,抑或是本土貨?蔡木象說,進口的紅毛丹,必需經過冷藏保鮮處理,以方便海運長途、長時間運輸來台,所以,在成長至六分熟左右,就要採收下來裝箱;而台灣本土生產的紅毛丹,由於跟東南亞進口的紅毛丹產期錯開,不必提前採收冷藏運輸,大都留在果樹的枝頭上,等到八、九分成熟時,才採收下來,因而不必將果粒逐顆處理,且保留枝梗與葉子整串上市,所以,不論品質、甜度或口感,都勝於進口的紅毛丹。
俗稱「火龍果」的紅龍果,因外觀鮮豔亮麗,且很耐儲放,乃被人們選用作為敬神拜佛的理想供品。
紅龍果原產於中南美洲、越南、泰國、印度等地,正式名稱為「三角柱仙人掌」,在市場上的名稱很多,包括火龍果、芝果,屬於仙人掌科多年生攀爬性植物,近幾年,國人從東南亞與中美洲引進種苗,經過苦心栽培篩選後,終於研究培育出多個品種的紅龍果,各品種口感不同,果實碩大,味香肉甜,極具經濟價值。
台灣的原生種紅龍果,是由台南縣善化鎮的施能文師醫所引進。施醫師因個人研究,發現仙人掌植物的諸多優點,因而踏遍中南美洲各地,尋找較適合華南地區氣候栽種的紅龍果,終於找到了尊龍、祥龍、蜜龍、大龍等品種。其中,以「尊龍」尤為珍貴,其每粒果實約重達二斤半,有如人頭大小,是世界上最碩大甜美的仙人掌果,因此,在國際明訂的華盛頓公約 ,把尊龍列為保育類植物。
有「尊龍果」之稱的紅龍果,品種繁多,大小各異。台灣現在有培育的紅肉種,有香龍(又稱「珠龍」)、天龍(又稱「西龍」)、巨龍等品種,惟都不是原生種,而是取紅龍果的花粉,交配台灣三角柱仙人掌,出現帶有隱性基因的紅肉果實,再取其種籽繁殖種苗。
紅龍果由於經過有性世代雜交,帶有繁花自交不親和的基因,因此,授粉率不高,須和白肉種紅龍果在一起,才能提高授粉率,然而,卻造成容易變種的品種,且極易產生裂果的情形,值得有心栽種者注意。
原生種的紅龍果,屬於自交親和(即能自花授粉)植物,結果率高,抗病力強,經農業科技採組織培養,繁殖出基因穩定的優良品種,栽種一年,就能開花結果,產期長達半年,再加上免噴農藥及套袋,可說是低成本的高經濟作物。
若比較起來,尊龍果的果實比紅龍果碩大,經濟價值也高出很多。尊龍果之紅色的色素非常強,不容易褪色,即使經過醱酵,也能保持鮮豔的色澤,是釀製紅酒的好材料。日本有一家化妝品公司,利用尊龍果來提煉不褪色口紅;也有食品公司,進行研發果醬、果凍、果汁、冰淇淋等副產品,市場潛力十分看俏。
紅龍果的生長週期,為每年四、五月起開始長出花苞、開花、結果,持續到年底才結束,一年至少開花四次,成長環境適應者,還可開花多達十次。紅龍果的花朵非常特別,只在夜間開花,花期只有一個晚上,花開時間,約為晚間八時至翌日清晨五時,花朵既大且重,每朵重量約近半斤,花謝後,可煮、可炸、晒乾泡茶,帶有黏度,口感近似曇花,調理葷素皆宜。
紅龍果的外觀,呈鮮紅色,果皮上有狹長如鱗片狀的果瓣,就好比祥龍的外型,因此,每逢拜拜或節慶時,銷路都特別好。紅龍果的果實,具高纖、低熱量,含有豐富的多種維他命、鈣質、鐵質,其種籽更可促進腸胃消化功效,果皮也有助於強化心臟及神經系統,尤其是拉丁美洲的原住民,更將紅(尊)龍果視為可加強生殖能力的「聖果」。
台灣的生態環境,近年來日趨惡化,農民為了保護農作,增加生產量,便大量噴施農藥,以致家庭主婦常為購買乾淨無農藥的蔬果,頭痛不已。屬於仙人掌的紅龍果,其生命原本就很強韌,不容易發生病虫害,除了果實外,其花、嫩芽也都是營養豐富的有機疏菜,因此,有人稱紅龍果為「21世紀最環保的高經濟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