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
鳥松濕地公園維護自然景觀

  文.圖/日月光
鳥松濕地公園位於澄清湖大門的右側,雖然面積只有二公頃多,但卻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袖珍型濕地,民國八十六年經過高雄市野鳥學會、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及專家學者一年的熱心奔走之下,而獲得高雄縣政府的允諾,並積極規劃重整,終於在民國八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正式落成啟用,全園包括:入口廣場、濕地觀察池、生態觀察池、植栽保留區、小型沈砂池、維護步道、避難小島、賞島小屋、觀察牆、解說廣場等設施。
鳥松濕地實際上是一個人工濕地,原來是自來水廠做為淨水及排放水的沈沙凹地,定期再將囤積的沈砂挖掘運走,保留一個池塘型的積沙地。由於長年積水,水源充足,多年來便成為一處濕地,水生、陸生植物自然演替繁衍,昆蟲、鳥類也匯聚於這一彈丸之處,生物相極為豐富。劃為濕地公園重整之後,自然生物相實際上有些改變,不過只要有固定的水源,在自然的演化下,濕地的生物風貌,依然會重新展現,更何況,鳥松濕地公園已不再是自來水廠的沈沙地,不必定期大量在池中挖掘沈沙,影響生物相的生態。
鳥松濕地公園是第一座以濕地為主題的公園,由於公園位於都市的近郊,交通便利,又比鄰澄清湖風景區,不但是民眾休憩及觀賞濕地生態的最佳場所,也在濕地教育的推廣中扮演極重要的份量,現在文後分別介紹它的自然風貌:
一、鳥類
1.紅冠水雞:留鳥,俗稱「黑水雞」,是本濕地的代表種,全身幾近黑色,羽尾下方大片白斑,腳趾細長,行走於水面浮草,亦善游泳。
2.翠鳥:又稱「魚狗」或「鈞魚翁」,背部鮮明寶藍色,腹部深橘色,色澤如翡翠寶石般耀眼,能衝入水中捕捉小魚。
3.麻雀:都市三寶之一,也是最平常的鳥類,但請您仔細觀察牠的羽色及行為,將會有不一樣的觀感喔!
4.綠繡眼:「青笛仔」是牠的俗名,清脆的外表,眼週白色是繡眼科鳥種的特徵,小巧的身軀、清脆的鳴聲,是人見人愛的鳥種,都市三寶之一。
5.白頭翁:「巧克力、巧克力」類似的鳴叫聲是牠的招牌聲,由於性群居、喜喧鬧,故四處都有牠的蹤跡。他是都市三寶之一。
6.紅鳩:俗名「斑鳩」,褐葡萄紅色滿佈全身,頸後一條黑色半頸輪,常在濕地樹木及澄清湖兩地往返飛行。
二、昆蟲:
1.蝴蝶:在鳥松濕地最常見到的蝴蝶的教學池附近馬利筋花叢間的樺班蝶,以及大花咸豐草白色花海的紋白蝶,孔雀蛺蝶等,雖不太多,但卻也散居各處。琉球小灰蝶等一會兒停棲在大花咸豐草的花朵,一會兒在含羞草的花叢中舞動,黑點灰蝶則大多集中在教學池周邊的花草間,偶爾在比較陰暗的花叢中可看到黃斑蝶,停棲的時候比飛舞的時候容易看到。
2.蜻蜓:鳥松濕地的蜻蜓大多活動於涼亭附近的沈沙池和小池池邊,偶爾停在池邊的荸薺上,沙草的葉上或地面上,在自然觀察步道上也可以發現牠們,最常見到蜻蜓是侏儒蜻蝏、猩紅蜻蜓、薄翅蜻蜓以及杜松蜻蜓等。
3.蜜蜂:在鳥松濕地公園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蜜蜂,大花咸豐草、菜欒籐、含羞草等等的花朵上,經常都有蜜蜂飛飛停停,種類蠻多,但最常見到的則是義大利蜂,偶爾會看到體型較大、顏色鮮豔的黃胸泥壼蜂等。
三、植物:
鳥松濕地的植物大抵分為水(濕)生植物和陸生植物,陸生植物又可分為喬(灌)木和草本(花草)水生植物可以在水池的水面上、水邊觀察到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自然教學池的觀察牆,可以觀察到沈水植物和浮葉植物;喬(灌)木大多在水池的外圍作為樹籬,草本植物則在池邊和圍牆樹籬之間的空地都可以看到。半年來,雖然整個濕地的植物並未達到茂盛的情況,而地面上的花草卻是生趣盎然,如大花咸豐草、野莧、昭和草、長柄菊、菜欒籐、野牽牛、盒果藤、鴨跖草、狼尾草、大黍、牛筋草、含羞草等隨處可見。比較稀少的植物如黑果馬皎兒、短果苦瓜、九瓜藤等也長在自然教學池的周邊。
根據相關單位專家,學者的逐年調查,鳥松濕地在規劃為濕地公園之前,有三十二種鳥類,一百二十一種植物,七十種以上的昆蟲,多種兩棲爬蟲類等,生物種類極為豐富。濕地公園成立之後將納入正規的經營管理,以自然教學為主,遊憩、觀黨為輔,引導大人、小孩在不干擾鳥類和動植物的境下去親近自然,期盼能深入瞭解濕地的重要性,而共同愛護大自然的濕地。未來如果經營得宜,將是全國濕地公園的示範,其對高雄縣的影響不輸給宜蘭的冬山河或台北的關渡自然公園!


△在例假日常有民眾手持望遠鏡來觀賞自然生態景觀。

△漫步於公園棧道,盡情享受森林浴。
 

△寧靜的濕地公園充滿靈秀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