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期
大樹鳳荔文化觀光季活動翦影
農政宣導
精緻農業
推廣活動
農會動態
產銷園地
熱門活動
地方產業
傑出農家
人物特寫
資訊專欄
農業經營
農家食譜
文.圖/文耕 採用化學農法種植的蔬菜,由於要配合上市時機,尤其是颱風侵襲或連續大豪雨時,為保持外形美觀,增加生產量,往往含有過量的殘留農藥。所以,要談有機蔬菜,得要先從有機栽培談起,有機栽培因其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資材與方法標準不同,可分為「純有機」和「準有機」兩種生產方式。純有機栽培是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及殺蟲劑,並不得有空氣、水及土培之污染,主要是使用完全醱酵腐熟之有機肥料,並採行物理、生物及自然的非農藥方法防治病蟲害;準有機栽培則准許在作物生育初期,在農業技術人員指導之下使用一些化學肥料和毒性低的化學農藥,但其最終產品檢測結果仍不得有化學農藥殘留。 由於純有機是不得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農藥廢棄物如禽畜排泄物、稻草、穀殼、木屑、蔗渣、殘株、落葉及廚餘等有資材製作堆肥,如能添加少量活性酵素、蝦殼粉、炭化稻殼、沸石粉、木醋液等效果更好。並利用天然植物如香茅、菸草、薄荷、芙蓉、蕗蕎、魚腥草、馬櫻丹、五 金鷹等浸泡液,同時配合栽培制度、物理及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治病蟲害。 台灣的「有機蔬菜」還在起步階段,全省各處都有人嘗試在種。但是,真正符合有機食品標準的並不多,目前在市場有不少打著「有機農產品」的名號,價格不便宜,卻是有真有假,消費大眾在選購時要認明清楚,才不會受騙上當。目前台灣發展有機農業,在還沒有公信力的認證機構做好定期檢驗把關工作之時,生產者要憑良心,消費者如果無法自己栽種,就得多跑幾趟農場,或選擇信譽良好的有機專賣店購買所謂的「有機蔬菜」,因為這類型的蔬菜較有保障。 本省已有不少農民開始種植有機蔬菜,並且在專賣店內供應上市。但是,有機蔬菜和水果由於產量少,因而市場價格自然比一般傳統市場或小攤販的蔬果,然而它們是否為有機蔬菜?消費者得仔細選購。根據消費者雜誌報導有關辨識有機蔬菜的常識;真正的有機蔬菜,並不一定長得碩大亮麗,以空心菜、甘藷葉為例,由於它使用的是有機肥料,屬緩效性,營養分釋放較緩慢,因此莖上的節間較短,莖較粗、莖茂密且多呈白色;反之,使用速效性的化學肥料所栽培的空心菜及甘藷則容易抽長、莖較細、節間較長、根除主根外少鬚根且多呈黃褐性。有機蔬菜吸收豐富的營養元素,莖葉粗短,葉片具厚實感,只要用手揉捏幾下,就可以感受其中的不同,很容易辨別。此外,有機蔬果較化學農法栽培者耐於貯運,食味、風味較獨特,烹煮時較易熟爛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