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園地
大社鄉番石榴產銷班第七班 共選共計 果肉清脆味美

  文、圖/輔文

以出產「珍珠芭樂」聞名全國的大社鄉,當初番石榴產銷班成立卻是遇到一番波折,經突破重重困難,李欣育先生終於成立了大社鄉第一班番石榴產銷班,並創下全鄉所有果樹、番石榴首次組成產銷班的記錄。

  大社鄉雖有多種果樹特產,但早期卻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果樹產銷班,現任大社鄉果樹產銷班長的李欣育有鑑於單打獨鬥栽培番石榴有很多不便與盲點,價格常會被商販「暗槓」或是對產品挑剔,加上缺乏農業改良單位的輔導,栽培技術與經營管理無法提昇,於是便下定決心要籌組產銷班,彼此並約定好「一旦成立產銷班就要共選共計」,如此才有前途。

  據大社鄉農會推廣股謝股長明元表示,高雄縣栽培番石榴的鄉鎮,多數透過農會進行共同運銷作業。其分級方式有人工選別與利用選別機依重量的不同進行分級。但由於番石榴栽培管理方式迥異,導致產銷班成員的果實品質良莠不齊。單憑外觀的分級方式,嚴格說來,只能分出產品大小(重量)規格,而不能分出其品質(如風味、口感、質地)好壞。由於品質不穩定也就間接影響承銷人與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番石榴產銷班剛成立初期幾乎什麼都沒有,集貨場也是熱心班員提供的竹屋,場地矮小又不通風,而班場所則更不用說了,也都是臨時性的,用借來竹桌椅一擺就是會議室,漸漸的,產銷班的努力才受到上級的肯定,終於爭取到興建一百坪的H型鋼架集貨場及五十坪的班場所。
  李欣育指出,產銷班闖出名堂後,人數也逐漸增加,由原來的十人快速增加到二十多人,經營面積約二十多公頃,產品以珍珠芭樂及水晶芭樂為主,其中珍珠芭樂就佔了九成以上,價格一度執全國牛耳,創下每公斤一百九十元的天價,只是近年來,種植面積持續增加,今年更是大豐收而造成產量過剩,致價格大幅下跌,令人不勝唏噓。

  李欣育的番石榴產銷班篩選珍珠芭樂都是機器作業,依果粒的大小及重量予以分類,再進行分級包裝,目前已擁有先進的重量式選別及半自動打包等番石榴分級包裝機,不但帶動大社其地兩班番石榴班實施共選共計,而且還有其他鄉鎮的產銷班前來取經觀摩。


▲大社果樹產銷班長李欣育(左)首創全鄉第一個番石榴產銷班,致力珍珠芭樂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