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特產
內門鄉農會輔導之花生糖 不黏牙 香甜可口

  文、圖/宗德

內門鄉的花生糖是名聞全省的地方特產,一進入內門便可見到路旁有不少販售花生糖的業者,內門鄉農會為讓當地花生糖更能合乎現代消費群的需求,爭取行政院農委會的經費支助,委由溝坪村民力村珀進行企業化的經營生產,改良後的花生糖甜度適中、不黏牙,相當受消費市場喜愛,且採用無菌真空包裝與由外貿協會設計的包裝禮盒,是個值得推薦的地方特產品。

  過去內門鄉有種植落花生,因花生品質佳,採收後便直接加工製成花生糖出售,是地方主要的農產加工品,內門花生糖深受各界歡迎,逐漸成為地方特產且名聞各地,近幾年在鄉公所與鄉農會極力的推銷下,讓花生糖名氣能享譽全省。

  住內門溝坪村的力村珀,原在台南市從事烹飪工作後遷回內門跟隨觀亭村的老師傅學做花生糖,由於力村珀相當用心在花生糖的製作與研究改良工作上,所生產的花生糖因口感佳深受市場歡迎,此時鄉農會有意提昇花生糖的品質,便鼓勵力村珀前往國立嘉義農專接受食品加工的訓練課程,學習現代化的食品加工技術觀念,並申請青年創業貸款,購置全套機械化設備來擴大生產,使產品能夠合乎食品衛生標準。

  力村珀受訓結業後,農委會、省農會、縣農會、縣府以及鄉農會便加入輔導,設立食品加工廠從事生產行列,農委會特補助一百萬元,力村珀也籌出一百餘萬元,購買蒸氣機、切割機、包裝機等設備,外貿協會也為內門鄉花生糖設計精美的包裝與禮盒,使得原為地方的名產品,進而提昇為精緻的地方特產品。

  以前用手工來生產花生糖一天最多只能做出二百斤,現採自動機械化設備一天可生產一千斤,力村珀指出,只要有消費者訂購,便可供應需求量,若能經由自動化與企業化來生產經營,可望走入中上層品牌的商品,這有待業者、農會、鄉公所共同來努力,未來對繁榮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益是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