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活動
內門鄉總舖師文化饗宴,賓主盡歡、盛況空前!
文、圖/滿足
內門總舖師文化饗宴三月十三日在高縣內門國小熱鬧登場,內門總舖師拿手菜遠近馳名,民眾訂桌踴躍共席開一○二桌,總舖師手藝表演與試吃讓民眾大開眼界,文化局與內門國小成功為總舖師行銷,不少吃完辦桌料理的民眾,向總舖師詢問並索取名片,便於日後訂席之用。
內門鄉山多平原少,缺乏水源且土質較差,農耕不易,鄉民必需尋找農作外的行業生存,早期「辦桌」都是由主家準備材料,事先挑好吉時與方向搭建「土角灶」,左鄰右舍提供桌椅及鍋碗瓢盆,總舖師只負責料理食物。
地方有人辦桌,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都會忙得不可開交,料理煮好開桌時,所有參與幫忙者,只需拿張椅子找個空位便可享用,可說是一家辦桌整條街或全庄都動員。
內門首家辦桌業是郭章旗、湯知角、湯四福,於民國五十二年籌組成立的,一起合資買桌椅及碗筷,正式做出租桌椅碗筷的業務,取其姓氏,一郭二湯,一共三人,所以叫做「郭三湯」為顧客準備桌椅、碗筷、爐灶等「傢私」,提供完善的辦桌服務。
往後民眾要辦理宴席,只需與辦桌師商討即可,親友們時間到前來赴宴,省事便利,後林町地、黃萬來、鄭正平、薛清吉組成「四合一」,內門鄉的辦桌業逐漸成形。
辦桌需要人手協助,在總舖師打雜的小工,每天耳濡目染下,日久也能有樣學樣獨當一面,自立門戶辦起料理,便在師渡徒、徒渡師的輔佐下,有更多鄉民投入辦桌行業,成為地方最具特色行業。
在不到二萬人口的內門鄉,幾乎每五戶便有一戶靠辦桌行業為生,全鄉有一百五十組總舖師,若同時辦起桌,可料理二萬桌料理,比全鄉人口數還多。
文化局與內門國小為促銷內門總舖師,合辦內門總舖師文化饗宴,是採預約訂桌方式,被預訂出一○二桌,今年為創校一○二週年相當巧合,大批民眾湧入現場熱鬧滾滾。
為讓民眾瞭解辦桌歷史文化,主辦單位安排辦桌歷史器具文物、文史展,總舖師操作使用的道具、廚具,竹製藝術品竹簍與斗笠現場DIY製作,早期辦桌都是使用土角窯灶烹煮料理,傳統土角灶現場示範製作,師傅依照風向與丈量尺寸施作,確實讓民眾大開眼界。
此次有二十一組總舖師設置攤位展現廚藝,共有兩次總舖師製作拿手餐點供試吃,總舖師都使出看家本領,試吃時間一到,民眾一湧而上,如秋風掃落葉般一掃而光,民眾都舉大姆指讚美總舖師手藝。
另安排高雄餐飲學校師生場表演瓜果雕,他們細膩的雕功,呈現出栩栩如生的花朵與動物造型,讓觀看的民眾大為讚嘆愛不釋手,更有民眾苦苦要求索取作品。
來來大漢店國寶級主廚陳正忠,現場教授筍片蝦仁沙拉捲,簡單易學且美觀高雅,深受民眾青睞圍觀學習。
烹調界的祖師為易牙,校方特至高市前鎮區迎請易牙祖神位前來恭奉,南海紫竹寺觀音佛祖大媽、二媽也指示要參與,三尊金身被迎請到在會場恭奉,並擺出君臣宴。
易牙,是齊桓公的寵臣,因齊桓公愛妾生病,吃下易牙所煮的菜,竟然精神一振,病癒。
「君臣宴」出自清朝,相傳為科舉考試前三名新科狀元、榜眼、探花接受皇帝出題面試、策封後的皇宮宴席,是君臣共餐,謂君臣宴。
君臣宴菜品分為八大官餚、八小佳餚,尾道為甜品,稱八大八小,每一道官餚後加一道佳餚,佳餚都是御廚精心創作,官餚則有一定台語發音的涵義,民間廟宇即用此祭祀神明,祈求四時無災、八節有慶。
八大官餚:君(筋、以豬筋、鹿筋為材料)、臣(心、豬心)、宴(燕、燕窩、菜燕作料)、封(大封、冊封、豬肉封)、官(當官、肝、豬肝)、路(肚、開路之意、豬肚為材料)、街(狀元遊街、全雞為材料)、戲(回鄉祭祀演大戲、全魚或豬肺為材料)。
由副縣長吳裕文、文化局長施並錫、南海紫竹寺主委載慶惶、內門國小校長劉崑靈等人共同祭祀後,正式宣佈宴席開動,宴席有兩種:
二千五百元菜色:賜福拼盤(貴妃鮑魚、炸香魚蛋、珍珠貝、涼拌鴨掌)、紅燒肉羹、樹子蒸鮮魚、旺來蜜汁全雞、萬年薯燉豬肚片湯、寶油飯、羅漢四季果、薑汁蒸白蝦、唐朝一品、紅燒炒三鮮、佛跳牆湯、富貴團圓湯
三千五百元的菜色:賜福拼盤(烏魚子、元貝肉、黃金貝、蝦捲)、八珍魚翅羹、樹子蒸鮮魚、萬年薯富貴燉全雞、三杯豬肚片、紅蟹米糕、羅漢四季果、蒜泥蒸龍蝦、唐朝一品、旺旺雙拼(旺來蝦球、排骨)、干貝竹笙盅、富貴團圓湯。
為帶動內門鄉的農產品,菜色溶入土雞、豬肉、萬年薯、鳳梨、龍眼乾等特產,可說是色香味俱全,不少品嚐後的民眾都向總舖師索取名片,日後若家族要辦理宴席時,邀該總舖師前來掌廚獻藝讓賓主盡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