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
高雄農改場旗南分場推廣無化學肥料、農藥之有機「合鴨米」

  文、圖/育慈

高雄農改場旗南分場推廣
無化學肥料、農藥之有機「合鴨米」

健康食品強調無化學肥料與農業污染殘留,高雄農場旗南分場進行多年的有機稻米研究試種,去年鴨子大軍加入有機米培育行列,在有機稻田內飼養鴨子,鴨子捕食稻田內的害蟲與雜草,兩者相輔相成,當稻米抽穗成熟時,鴨子已成長肥大,「合鴨米」可說是一舉兩得值得推廣。

  農藥與化學肥料大量使用,造成土壤酸化影響生態環境,並危及人體的健康,近幾年來政府與民間興起合乎健康觀念的有機農業栽培,有機米與有機蔬菜一直是旗南分場試種的目標之一。

  旗南分場的有機米培育試驗推廣工作已近十年,試植的面積有二公頃,所生產的有機米成為農改場與公家機關爭相採購的良質米。

  兩年前旗南分場利用試種的二分地,進行「合鴨米」的試驗,稻田因採有機栽培法,完全沒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相對的害蟲與雜草比例高於一般的農田,當中最為惱人的是福壽螺。

  旗南分場引入「合鴨」飼養在有機稻田中,兩分地約可放養十五至三十隻鴨子,鴨子在稻田內捕食田裡的各種害蟲,福壽螺更是鴨子的最愛,是解決福壽螺最有效的方式,稻田的雜草在鴨子的捕食與踩踏下不易生長,無形中制止虫子與雜草的危害,稻谷更多了鴨子的排泄物當肥料,生長情形更優良。

  當稻米成熟抽穗時,鴨子也接近成熟階段,農民獲得稻米與鴨子兩項收成,事實上早期農耕沒使用農藥,農民在稻田種稻兼養魚,吳郭魚便是被寄養在東南洋國家的稻田中,被引進台灣經過數十年改良,成為名聞國際的「台灣鯛」。

  旗南分場主任蔡永皞表示,去年是放養旗美地區當地的鴨子,今年正式自宜蘭縣引進「合鴨」試養,放養雛鴨時必需在秧苗有一定的高度,才能避免秧苗成為雛鴨的食物,另外,當稻子在抽穗時,必需隔離「合鴨」,否則稻穗又淪為「合鴨」的食物,屆時可能無稻米可收成。

  「合鴨米」主要生產區是在宜蘭縣,據蕭姓業者表示,「合鴨米」是自日本引進的,日本稻米生產分一般米、有機米與自然米,當中自然米是最高級,「合鴨米」所生產的稻米屬自然米,經過多年試養,鴨子是由台灣菜鴨、綠頭鴨、北京鴨與法國番鴨雜交的下一代,稻田四週必需設網防止鴨子走失與野狗入侵,更需防範鴨子遭偷竊。

  有機米的口感與營養確實不同於一般米,所飼養的合鴨,因運動量足且未食用飼料,肉質與口感有別飼料鴨,兩項都是合乎現代健康觀念的食品,有機米與合鴨搭配是相當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