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農友
梓官鄉農友蔡德城為栽種「青江菜」佼佼者,享有「青江王」之美譽!

  梓官鄉農會輔導之農友蔡德城為栽種「青江菜」佼佼者,享有「青江王」美譽! 文、圖/劉興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種菜也能出頭天,這句話正好印証在梓官鄉菜農蔡德城身上,因為他所栽種的青江菜比一般市售的至少大四倍,價格也高出兩佔多,除體型超大、味道也非常甘甜,為台北市多家高檔餐廳與飯店的指定用菜,更連續多年蟬連梓官鄉農會運銷冠軍,享有「青江王」美譽。
  蔡德城農友今年七十歲,地方都尊稱他「城伯」,年輕時曾從事蘆昏生意,廿年前才轉行為專業自耕農,栽植有青江菜、芥藍等多種蔬菜,其中以青江菜為大宗。
  據農會統計,蔡農友每年青江菜產量約四十公噸,幾乎全數運銷到台北果菜市場拍賣,每次拍賣都非常搶手,喊價從未低於兩位數,最高甚至達每公斤六十元(非颱風天),平均維持在每公斤廿元左右,遠超過一般青江菜五至十元的行情,保守估計每年青江菜營業額,至少有六、七十萬元。
  蔡農友表示,其成功秘訣就是「勤快」兩字,每天凌晨三點半下因工作,時常忙到傍晚五、六時,有時甚至晚上十時,只為了照顧到菜苗;只要青江菜長出,他馬上會知道並加以處理,能種出超大又好吃的青江菜,主要在落實「移苗」的技術與程序,他會先將青江菜苗種在田埂上,等發育一半時再移到田裡,都給予青江菜苗足夠的成長空間,讓菜苗能盡情長大,加上適度施肥與澆水,才有又大又好吃的青江菜。
  但也因為移苗費時費工,成長時間近五十天,比一般青江菜約卅五天還多,但一把大青江菜就可抵過四至八把小青江菜,價格高於其他青江菜。
  農會推廣股長劉文進說明,「城伯」的超大青江菜屬於日本種華玉二號,蔬菜專區裡多人都栽植這種,但能種出休型大、味道又好的大青江菜只有少數幾個,「城伯」則是其中佼佼者。
  農會蔡總幹清國(原高雄縣議員)則指出,「城伯」用心種菜是他成功的關鍵,其態度認真、願意吃苦的精神,堪稱是農民典範。他栽種的青江菜遠近馳名,只要從田裡一收成,外界立刻搶著要,北部盤高都知道其代號「梓農六十六」,地方則尊稱他為「青江王」。
  蔡德城農友最後面露微笑地說,現在環境不像以前那麼好,雖然他的青江菜很受消費市場歡迎,但扣除成本後,其實收益不多;他表示,即使種菜十多年,自己年歲也大了,現在還是習慣每天凌晨三時半起床,太陽下山才收拾工具回家,他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希望能持續種青江菜、直到……才停止。


▲梓官鄉菜農蔡德城栽植青江菜又大又好吃,享有「青江王」美譽。

▲超大青江菜比一般青江菜至少大四倍,價格也高出兩倍以上,為北部許
多餐廳、飯店指定用菜。
 

▲品質優良的青江菜經過辛勤耕耘後,蔡德城夫婦共同採收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