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作物
水果之王─波羅蜜

  水果之王─波羅蜜                   文、圖/明卅
  波羅蜜植株的高度可達8至20公尺,果實碩大,通常從數公斤至三十幾公斤都有,最大果實可達約50公斤,堪稱水果之王。目前從南台灣至中部均可開花結果,由於果實具特殊風味,在本省僅為部份消費者所喜好,因此栽種數量不多,大多是路邊或水圳旁做為乘涼的路樹,或當庭院樹木零量栽培,最近由於新聞媒體的宣傳,及一般民眾逐漸接受,南部地區已有經濟性的栽培,並且已有產量提供市場銷售。
  波羅蜜性喜溫暖潮濕,最適合生長於雨量分佈均勻的氣候,在本省中南部海拔300公尺左右的山坡地均可栽培。對土壤的適應廣,在任何土壤均能生長發育良好,但須選擇排水良好、PH值6至7.5,土層深厚之砂壤土或沖積土最佳。
  繁殖的方法,以實生法最常見,但須注意其種子在大氣中不耐貯存,很容易失去發芽能力。因此自果實中取出之後,應立即播種,否則應盡量保存在低溫、高濕的儲藏環境。播種以選自優良母株的大種子為佳,種子自果實中取出用清水清洗數次,除去乳汁、黏性物質及外皮後再播,其成活率較高,播種後一個月,在4葉前移植較佳,其主根系較不會受到傷害。為了提高成活率,一般以育苗袋即可發芽育苗,或在園區直接播種定植,自育苗袋移出苗木時應小心,盡量減少根系的損傷,若苗木過大,應適度減去葉片,減少葉片的蒸散量,並保持土壤的濕潤。
  波羅蜜在開花後90至110天可採收果實,然而採收時成熟度的判斷,對品質的影響極為重要。一般常用的方法有:
1.果皮判別:當波羅蜜果實外婆之六角形尖芒突出,由青綠色轉為黃綠色或黃褐色即為成熟的特徵。同時成熟果之尖芒較開張分散且其尖端變得較鈍。
2.聞香法:當果實發出特有的香味即為採收的適期。
3.敲擊法:以木條或竹枝輕敲果實,聲音清脆者表示未成熟,聲音較沈者表示可採收。
  波羅蜜採果時會從果梗留出白色的乳汁,切果時也會在切開處流出黏稠的乳液,為了清洗方便,在切果前先用沙拉油塗在刀上,手帶塑膠手套,可避免沾在手上或刀上的乳液,乾了之後變黏的困擾。因為果實體積碩大,切果時以香蕉刀自果腹縱向別開,再以手用力剝開。波羅蜜果實是由許多小果聚集於果心組合而成的聚合果,小果的果肉為金黃色,味道香甜。
  波羅蜜營養成分高,富含蛋白質、纖維、果酸、醣類、脂肪,果肉除了可直接食用之外,可製蜜餞、果醬、果凍、果乾、冰淇淋、果汁、奶昔、甜湯、製酒,「波羅蜜果沙拉」更是宴席上的佳餚。種子如連子可煮、烘、烤當零嘴食用,亦做成爽口夠味的「蜜果子排骨湯」。囊絲除了可供烹調之材料外,可和開水一起熬成湯汁,加上糖和冰塊,在盛夏季節喝來清涼解渴。
  基於提供市場多樣化產品,波羅蜜在栽培果樹中擁有最大的果實,且味道濃厚特殊,植株高大,除了經濟栽培之外,可作為行道樹或在庭院供作觀賞乘涼,果實可利用的比例高,因此具有相當程度的發展空間。在本省南部地區栽培,生長良好,因此面積逐漸增加,已達到組織產銷班的規模,因此被列為少量多樣化果樹種類之一。        作者:潘銘洲(請以筆名明卅刊登,謝謝!)


▲波羅蜜結果之情形。

▲波羅蜜果實碩大,堪稱「水果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