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會人物
阿蓮鄉農會張理事長三吉栽培芭樂卓然有成
品質優良、廣受消費大眾歡迎!
◎ 文.圖/劉興華
芭樂可用播種、扞插、高壓及嫁接等方法繁殖。台灣多採地面靠接繁殖,因其繁殖快,成活率高,成本低,而芭樂三十年來因品種不斷更新、栽培技術不斷改進,使其成為台灣重要果樹產業之一。
現年五十歲的張三吉先生目前擔任阿蓮鄉農會理事長及果樹產銷班第二十一班班長;他慈祥可親、精力旺盛、為人風趣,其家族世代務農,他從事芭樂種植已有三十餘年的時間,現有耕地面積四分地,加上承租八分地,總計一甲二分地,全部種植水晶芭樂與珍珠芭樂二種。
張理事長在栽種芭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及心得,據他表示,早期芭樂是一年二季,品質不好,直到十八年前從泰國引進芭樂品種以後,才開始懂得栽培芭樂的方法;八年前同時引進珍珠芭樂與水晶芭樂二種,泰國芭樂因此被淘汰,因為珍珠芭樂產量高,容易照顧,品質好、口感好;水晶芭樂風味更好,脆得像梨子一樣,缺點是容易落果,不能適應太濕太乾的氣候。
芭樂屬五、六年多年生的灌木,一顆樹可負載六十至七十個 子,一分地收穫量約為五千公斤,平均每公斤二十二元,每分地約有淨收入六萬元,其價格波動幅度也很大,高時為每公斤六十元,低時為五元。總之,種植芭樂仍然比一般經濟作物或水稻的收益還高。
張理事長種芭樂技術聲名遠播,更是中國大陸與越南一帶果農台商,苦心積慮重金挖角的對像,但他不為所動,一直心繫芭樂在本土生根發展的未來,希望政府研究單位強化對變種的芭樂做更有效率的栽培,以產生新品種,建立品牌,讓芭樂揚名於全世界。
他並指出,阿蓮鄉牛奶芭樂種植面積約二百八十公頃,通過「吉園圃」認證的果樹產銷班有第廿一、廿二班。班員均受過肥培訓練,以高磷鉀施肥並配合水平棚架網室生物科技栽培(使用牛奶、大豆粉、雞蛋飼養有益菌),來做為病蟲害防治,以減少農藥使用,生產甜度高、品質優良之安全牛奶芭樂。
阿蓮鄉農會大力推動牛奶芭樂,每盒(六公斤裝,約十台斤)現售價格含運費為三百五十元,歡迎機關團體、公司行號大批訂購。 訂購專線(07)6311141分機30至32三線,或0912706950 黃俊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