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報導
新品種夏季蓮霧栽培種植成功 優質果品 造福農民

  ◎ 文.圖/高雄區農改場 賴榮茂

一、前 言
蓮霧是台灣重要的果樹產業之一,根據最新的(94年)農業統計目前的栽培面積為7,302公頃,高雄、屏東兩縣的種植面積約占全台灣的九成。自從蓮霧的產期調技術陸續開發以來,蓮霧產業的主要經濟栽培品種以此“粉紅種”為主,也有人叫它“南洋種”。目前該品種所佔的比例仍然超過70%,其餘的則主要是自“粉紅種”變異的大果品系,及一些綠色或白色果皮的品種零星散佈在產區。由於“粉紅種”及大果品系有一些共通的現象,在夏季果實裂果率偏高,果皮顏色只能呈現粉紅色,甚至在蒂頭附近有一大段都呈現綠色。冬、春季的果實雖然果皮著色較紅,但生產過程為了使果型增大,裂果率也伴隨著增加,裂果問題已影響到展農民得收益,為了產業的繼續發展,除了從改進栽培技術之外,長遠之計則需新品種的開發著手。

二、蓮霧品種的開發
在1980至1990年之間,蓮霧產期調節技術尚不穩定之際,農政單位及專家就已意識到品種單一不利於蓮霧產業發展的問題,因此在1980年代年自國外引進一批品種在鳳山園藝試驗所進行試種觀察,但這些品種並沒有像“粉紅種”一樣廣為種植,直到最近幾年裂果問題影響到產業發展,且出國的機會增加,陸續再有國立中興大學楊耀祥教授、屏東科技大學顏昌瑞教授、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鳳試所人員及果農,自泰國、越南、印尼引進新的品系(種)進行種植觀察。其中自泰國引進的一個品種"Thub Thim Chan"於2000年於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嫁接試種後,陸續有結果,其果形較長、經初步的評估其裂果率較低,對於台灣的蓮霧產業有幫助,由於又紅又不易裂果,深受果農及消費者的歡迎。

三、新品種的特性
新品種"Thub Thim Chan"在泰國也有另一個名稱叫"Thong Sam Se"翻成中文是“紅寶石”的意思。由於在泰國該品種的產區常年高溫,平均溫度在27.5~28.8℃,最高溫35.5~40.0℃,產期從每年的一月至十月。引進台灣試種,生產環境自然要考慮在原產地氣候條件,因此以高屏地區為首要的選擇。經過幾年的觀察,該品種雖然可以透過產期調節的方式生產冬、春季的果實,但對低溫較敏感,比“粉紅種”易遭受寒害,在大陸冷氣團南下時,高屏地區的氣溫偶而會降至10℃以下,此時“粉紅種”才開始出現寒害癥狀,但該品種在低於15℃時,果實表皮已陸續出現點狀凹陷的寒害現象,若溫度低至10℃則大量落葉。因此在台灣的生產型態應以「春花夏果」為主,尤其是4-6月的產期,正逢現有品種產季的尾聲,可填補市場的消費需求。
新品種"Thub Thim Chan"的植株較不易徒長,枝條較柔軟,樹型冠幅較小。果實型狀較長,長寬比為1.6~1.8,相較於粉紅種及大果品系的0.9~1.1(如表一、二),在外觀上有明顯的區別。果皮薄、縱向隆紋明顯、汁液多,果肉白色且較厚,剖開果實可觀察到果肉也有花青素的累積,海綿組織較少,因此果實比重也較台灣目前的品種大。果皮著色較早也較快,成熟果實以色差計測其紅色值(a值),其測值25.73~28.25,比目前栽培品種的夏季果實高出許多,亮度的測值則較低,因為外觀鮮紅在市場上非常引人矚目。裂果率5-10%較現有的品種夏果高達60~75%的情形明顯較低,因此廣受產業歡迎。
由於台灣的蓮霧栽培技術已累積雄厚的基礎,新引進品種的品質有青出於藍的潛力,尤其平均單果重在泰國是120~130公克之間,在高屏試種的結果可達180~220公克,果臍端的甜度在泰國為10.1~12.3 Obrix,在台灣則為10.1~15.2 Obrix,果蒂端的甜度在台灣試種的果實也高於泰國當地生產的果實。

蓮霧"Thub Thim Chan"夏果之性狀表現(表一)
品(系)種 單果重(g) 長/寬 比 重 裂果率(%)
Thub Thim Chan(台) 180?220 1.6? 1.8 0.90?0.93 5?10
Thub Thim Chan(泰) 120?130 1.6?1.8 - 5?10
粉紅種 100?130 0.9?1.1 0.81?0.84 60?70
大果品系 200?240 0.9?1.1 0.85?0.90 60?75

蓮霧"Thub Thim Chan"夏果之性狀表現(表二)
品(系)種 甜度(Obrix) 果皮亮度(L) 紅色值(a)
Thub Thim Chan(台) 果蒂端 果臍端 22.59~28.45 25.73~28.25
Thub Thim Chan(泰) 6.9~8.8 10.1~15.2 - -
粉紅種 6.7~8.4 10.1~12.3 31.17~37.41 13.38~21.72
大果品系 8.2~9.4 11.0~16.3 34.53~35.34 20.92~24.36
品(系)種 8.3~9.5 11.0~15.5 22.59~28.45 25.73~28.25


四、展望及建議
由於"Thub Thim Chan"原產地一年可收成6-7次,在台灣則可調整為2-3收。由於果實賣相好,目前的產量尚少,在市場有不錯的售價,因此許多農民躍躍欲試,動作快的果農已陸續有少量的果實可採收,預計未來2-3年面積會迅速的增加,為避免果農以混亂的名稱及錯誤的資訊息相傳,造成生產上的損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面對此現象提供果農一些建議。
1.新品種的生產季節以夏果為主,冬春季
的果實仍以粉紅種及大果品系為宜,才不致因低溫造成嚴重的損失。
2.果皮較薄,採收及分級時需戴手套避免
指甲戳傷;貯運的過程,需以果套的保護減少失水及果皮擦壓傷,影響櫥價壽命。
3.採收成熟度要足夠,才不致於因果型長
,果蒂端及果臍端的甜度差異過大,影響消費者繼續購買的意願,由於著色較快,因此需加強成熟度的判斷。
4.新品種的低裂果率及果皮鮮紅是特色,
但風味則略遜於粉紅種,因此必須注意種植面積的變化,以免造成量多價跌的現象。


▲成熟果實果皮隆紋明顯

▲自然情況下幼果呈長鐘型,盛花後就開始著色
 

▲果肉脆呈白色,局部果肉有花青素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