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區橙蜜香小番茄 肉質厚實、飽滿多汁

                                             外觀、品質極其優良,深受消費市場肯定!

 

美濃區橙蜜香小番茄於園中栽培採收之情景。

 

 

美濃區橙蜜香小番茄外觀、品質極其優良!

 

(高雄訊) 時序入冬,高雄美濃區冬季最夯的橙蜜香小番茄已經上市,橙蜜香小番茄這幾年在市場上已建立口碑,其肉質厚實、飽滿多汁、香甜微酸,特有的「蜜香」,在近年廣受民眾好評,不論網路購買、還是觀光果園現採現吃,讓消費者趨之若鶩。

橘黃色的橙蜜小番茄甜度高、口感好,近年逐漸攻占市場,甜度平均9~12度,現正值盛產季節。橙蜜出頭,也讓高雄美濃青年找到回鄉的路,年輕農夫培養微生菌活化土壤,減少使用化肥,種出讓人吃得更安心的番茄,並結合愛買與網路商城通路,將產地好物推向全台,也推廣產地小旅行,邀請遊客到美濃體驗採果

「橙蜜香番茄」是美濃近幾年大力推廣的產業項目,這種橙色的果實大小適口,微酸中帶著甘甜的回味,產季在每年的12~隔年4月年終春節前後,非常適合在假日休閒或團員聚會的場合共同分享,可取代零食不需擔心多吃過胖的問題。

這種小番茄在種植生長的過程中,有許多管理步驟需要人力照顧和管理技術,是機械無法取代的地方,也因為如此,這種農作物的管理成本投入較大,單位面積產值也較高,吸引了許多有活力的青年返回家鄉,繼白玉蘿蔔投入務農的門檻後,進一步挑戰高產值的產業,也因此而創造了農村返鄉的機會,讓美濃的農民臉孔,增加了許多熱情有活力的青年。

台上的番茄農友一字排開,大都是農村裡的青壯年。自從美濃推廣種植橙蜜香番茄以後,奠定許多青年返鄉的條件,不少農友是在外地工作過的返鄉青年,後來回到美濃選擇務農,並加入農會輔導的產銷班。有參賽農友表示,在加入產銷班以前,自己曾嘗試了很多栽培管理的方法,有不少失敗的經驗。加入產銷班之後,班長熱心的指導、分享種植經驗,讓耕作透過團體協助,使的青年得以成功返鄉立業。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表示,「農民是農業的根本,這群年輕的青年農民,是台灣農業的希望!透過產銷班的運作,農會可以有效的投入資源在班員身上,以及拓展銷售的通路。」

青年返鄉帶來農村的希望,同時也是守護農地的生力軍。因此美濃在推廣橙蜜香番茄的策略上,也以青年的活力為主,強調自行培養微生菌活化土壤,帶入微生物活菌的耕作方式,藉此減少化學藥肥的依賴,強化土壤的有機質,讓健康的土壤長出健康的農作物。

     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表示,近幾年,橙蜜香小番茄種植面積雖持續增加,但因為已在市場建立口碑,讓剛入秋冬之際,各地饕客想到橙蜜香小番茄,就會想到美濃,儼然,橙蜜香已成為美濃新的代名詞。他還說,農民也透過網路宅配等多元銷售管道,並重視自主管理,堅持品質及安全性,讓客源持續增加中。現在雖才剛進入產季,但農民的訂單已多到接不完,請有意搶鮮的消費者,預購從速。

     鍾總幹事同時還表示,美濃地區的橙蜜香小番茄大多由農民自產自銷,並以宅配方式提供給消費者,近年因農民自我要求高,倘因天候影響導致果品品質不佳,堅持暫不供果出貨,以建立並維持顧客信賴度,這就是美濃地區橙蜜香小番茄,在網路宅配深受青睞的原因。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長蔡復進表示,橙蜜香小番茄對美濃農民來說,不只是糊口謀生的作物,更是務農尊嚴的價值再現,農民努力提昇及維持品質,農會也竭盡全力輔導並整合資源,大家齊心一致在農業品質、安全上追求完美,橙蜜香小番茄才能創造今日「小兵立大功」的局面,也才有訂單接到明年的榮景,更增添民家休閒採果的樂趣。

 

 

 

 

 

 

營養成份高、新鮮美味的─佛手瓜(龍鬚菜)介紹

 

佛手瓜之嫩梢俗稱龍鬚菜。

 

  佛手瓜別名隼人瓜、香櫞瓜、梨瓜等。

(本刊訊) 佛手瓜為葫蘆科梨瓜屬之多年生宿根蔓性植物,主要生產於海拔約1000公尺山坡上,不須農藥,依果實顏色有綠色種及白色種,盛產期為4月至11月。佛手瓜食用之果實以果皮表面縱溝較淺及有光澤者為佳。佛手瓜之嫩梢及果實均可食用,其嫩梢俗稱龍鬚菜,老化之佛手瓜除了作為龍鬚菜之種苗外,其瓜仁(胚芽)好吃又營養。

龍鬚菜營養成份較佛手瓜高。龍鬚菜以新鮮脆綠,長1520公分,帶23節葉片之莖蔓最佳。龍鬚菜是少數不用農藥之栽培鄉土蔬菜,盛產期為3-11月,以5-7月最多龍鬚菜若栽培在海拔1000公尺山上,尤其於濃濃夜露時採摘,鮮嫩青脆,最是可口。老化之佛手瓜除了作為龍鬚菜之種苗外,其瓜仁(胚芽)好吃又營養。佛手瓜、龍鬚菜約每年9-10月留果,1-2月種植。

   市場經常能看到龍鬚菜、佛手瓜,在餐桌上,一口又一口的清脆菜聲,是天庭傳出來的菜聲響,如果我們能知道龍鬚菜與這片土地的情感緊密,那麼心中除了敬天謝地,還是敬天謝地⋯⋯
八十年前的今天,一場和九二一規模相近的地震(關刀山大地震)重創臺灣,傷亡逾萬。
當時日本人為了促使農民盡速復耕,自鹿兒島引進當地原住民賴以維生,適應力強、生長快速的食用作物 「隼人瓜」(はやとうり,「隼ㄓㄨㄣ ˇ,隼人指古代日本南九州地區的原住民。)沒想到,短期之內試種成功,結實纍纍。
   此瓜推廣期間,農民發現瓜形呈五條縱向凹痕,像兩隻緊密握合、虔敬崇拜的雙手,為了感念上蒼賞賜此瓜充饑,得以渡過艱困歲月,於是將隼人瓜稱為「佛手瓜」,在名字裡寫意,「佛手瓜」也成了農村家喻戶曉的瓜果。生命力旺盛,不需農藥就可以生長良好,炒熟後色澤依然鮮綠、口感爽脆,十多年前開始無毒農業的推廣,佛手瓜的嫩芽「龍鬚菜」便成為餐桌上常見的食材,經研究證實的高營養價值,在在讓人感受到上天餵養人們的慈悲。

 

 

 

 

 

 

 

 

 

泰國紅寶石(Thub Thim Chan)蓮霧介紹

 

■泰國紅寶石蓮霧具有果皮深紅、果肉脆嫩多汁等特性。

 

一、前言

蓮霧為台灣重要的熱帶經濟果樹,由於產值高,為果農帶來優渥收入,除可內銷外更具外銷潛力。其栽培品種以粉紅南洋種及大果種為主,前者有果小、夏果著色不良及裂果等缺點;後者則常有果形表現不一、夏果著色不良、裂果及低溫落果之缺點。

近來引進的泰國紅寶石(Thub Thim Chan)蓮霧,具有果皮深紅、果肉脆嫩多汁、糖度高及裂果率低等特性,為果農及消費市場所接受,深具市場潛力。因此,本文就此品系特性及栽培管理注意事項提出說明,供栽培者進行栽培管理時之參考。

 

二、品種特性

本品種枝條軟、分枝角度大,屬開張樹形,同時萌芽數多,常造成枝條下垂,嚴重者造成折枝;樹形隨樹齡逐漸高大,與一般粉紅南洋栽培種之枝條角度小、較直立,有明顯區隔。新芽呈暗深紅色,與南洋種及大果品系之紅褐色不同;葉片頂端漸尖,葉面平,無波浪狀,葉面泛光澤。其花芽常於農曆過年後約2∼3月出現,與一般栽培種習性相同,若進行產期調節之各耕作管理(蓋黑網、浸水或環剝等),則可提前或促進花芽形成;小花蕾較圓,隨生育期漸拉長,外形明顯為長條形。

果形較長,常由6∼10個或以上果實所組成,果皮深紅或暗紅且具光澤,單果重約130∼200公克之間;果長約10公分,果寬約6公分,果長/果寬比介於1.4∼1.8間。近果皮之果肉常泛紅,果肉密實呈現水浸狀等特點,成熟果之果漥表面呈現紅斑,果肉脆嫩多汁(視栽培地點及技術而定),但尚未成熟者,常有澀味及近似蒲桃果之特殊風味。

糖度(可溶性固形物)近果頂部分為10∼12Brix、果臍部分則可達12∼14Brix,因果形長,不同果位常有2∼4Brix之差距,糖度雖明顯較一般栽培種高,但仍受管理、樹勢及氣候因素所影響。

至於裂果情形方面,冬果裂果率低於20%,至於春及夏果其裂果率約為20∼65﹪,均低於同期採收之南洋種及大果品系,但裂果程度仍受採收季節、果實之成熟度及氣候因素所影響。

 

三、栽培管理注意事項

()幼苗期管理:

由於該品系樹勢強,因此,栽種行距及株距,仍以各為6公尺以上為宜,尤其是排水良好之砂壤土等,栽種後即立支架,避免風害。種植後注意蟲害防治,幼苗期間,應避免抽梢後之新芽或葉片遭受為害;至於種植初期至一年內,地面只施有機質及含氮較高之複合肥料及蟲害防治即可,以促進樹體發育為原則。

()成株管理:

至於二年生以上植株,即可準備經濟生產,催花時間可與一般栽培種相同,至於採行之產期調節方式,因此時屬幼年樹,樹勢尚未穩定,更應避免蓋黑網、剝皮或浸水等屬傷害樹體之耕作管理。初期生產應以自然來花、少量生產為原則,待3∼4年生以上樹勢穩定後,即可依慣行方法進行生產。

以下就管理注意事項提出說明。

1.採用合適耕作法進行產期調節:

一般蓮霧產期調節可採用環狀剝皮、蓋黑網及浸水等耕作處理,是否適用於本品種,就初步種植試驗結果說明:

(1)採95%遮光率黑網遮光處理,常有嚴重落葉現象,尤其三年生以下應避免採用;遮光網使用不當,將導致嚴重落葉及抽梢,不利日後花果管理,蓋網前應注意樹勢及葉片生育期,調整合適蓋網或催花時機,並選用遮光度較小(如80∼85%遮光率)之遮光網處理,應避免遮光時間不足無法誘導花芽,或遮光過久導致樹勢嚴重弱化,造成老葉或未成熟之綠葉提前脫落,將不利蓮霧生產。

(2)環狀剝皮處理,則應避免三年生以下採用,尤其樹勢弱者更需注意,並縮小環狀剝皮寬度及傷口癒傷時間及程度。

(3)浸水處理之果園,應避免三年生以下採用,尤其樹勢弱者更需注意,注意樹勢變化,避免樹勢過於弱化,影響植株生育及果實品質。

2.避免低溫落葉及果實凍傷問題:

本品種成年株之花芽,可經蓋黑網、浸水或環剝等產期調節之耕作處理後即可孕育而生,此與南洋種及大果種等管理模式一致,若樹勢不強或較弱者,花芽常可於蓋黑網前或浸水、環剝後1.5∼2個月後,即可誘導花芽形成。此品種忌低溫,經產期調節各耕作處理後之樹體,常由成熟老葉所組成,加上果農常噴佈市售有機磷劑如:速滅松(註:此非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編印之《植物保護手冊》內所列蓮霧病蟲害防治之推薦藥劑),施用後則老熟葉片易黃化及脫落,低溫下更常造成嚴重落葉,管理時需特別注意。入冬後之8∼10℃低溫,常造成花蕾受害、果實凍傷及葉片黃化脫落;因此,建議三年以下幼齡株,先採行正常2∼4月來花、6∼8月間採收;至樹勢穩定後,漸改採催7月早花、國曆12月前採收,或8月催花處理;農曆過年前後採收為宜,但需注意低溫寒害發生。

3.調整催花後之枝條修剪方式:

蓮霧樹頂梢或枝條上,可目視鏢形花芽萌生時,則可進行枝條修剪,每次修剪時宜適量修剪,避免修剪後葉芽由修剪之傷口大量萌生,尤其幼齡樹更需注意。先將徒長枝適時適量修剪,待花芽萌生確認後,另進行細部修剪,促進樹體內葉芽萌生,有助於枝條及葉片更新,促進花芽及果實之發育。

4.加強疏花或疏果作業:

該品系屬多花果,常有6∼10粒以上小果所組成,將造成果實互相競爭,導致發育不良,影響果形或果重之表現,因此,應於豆粒期或謝花後約2週內,個別進行疏花及疏果作業,控制單穗內之果粒數及單株之套袋數,有利於該品系果形及果色表現。

5.注重營養管理:

由於該品種果皮易轉紅,國曆1∼2月間所採收之冬果,常有深紅或暗紅色表現;且夏季高溫、強日照生育環境下,均較南洋種及大果種果實易轉紅,果皮色不懼夏季高溫、強日照環境,常可有深紅或暗紅果色表現,為本品種引進台灣種植之最大優點。雖本品種果色表現佳,但栽培管理時,更應注意施用之營養物質種類及用量,尤其有機肥更應適時提前施用;葉片及幼果發育初期,應施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之複合肥料,至於開花後則需改變為以磷、鉀肥為主,尤其鉀肥可以有機及化學形態肥料施用;微量元素則均需於適時補充,有益於果實品質提昇。

6.注意三、四月間之裂果及落果:

清明前後為氣溫回昇之際,樹體常於此時抽梢旺盛,若此時果實正值轉紅或成熟之際,將造成葉片與果實營養競爭外,更易造成成熟果產生裂紋,除產生裂果外,更加速落果發生,此時果實若尚未成熟,則全無商品價值。因此,為避免裂果及落果發生,除可調整修剪、控制抽梢量外,亦可利用人工捻除方式,控制適量抽梢數及葉片數,可減緩裂果、落果發生與促進果色及果形之表現。

7.適時採收,注意成熟度:

由於果皮轉色時間早,因此,成熟度之判斷上,需與南洋種及大果品系有所區隔,並非果皮轉紅即成熟可採收,應避免未熟果採收。本品種成熟時具有果色深紅或暗紅、果皮微呈透明狀具光澤、果窪面泛紅斑之特徵,採收時需特別注意;但成熟度愈高,裂果常伴隨發生,因此,何種成熟度採收,仍需視供貨量或售價衡量。

 

四、結語

由於本品種具有長果形、果色深或暗紅、果肉密實且多汁、糖度高(10∼14Brix)、風味特殊等特點,上市後已獲消費市場所青睞,確有其推廣空間,尤其農曆年節前後、各節慶假日及夏季期間更可取代現行品系。由於果皮深紅之特性受消費者所喜愛,目前栽種面積(含嫁接更新)逐漸增加中,且栽培地點除高屏地區外,已有逐漸北移之趨勢,全台各地果農朋友,均受本品種具有果皮色紅、裂果率低、省工低成本、單價高及成本回收快等特色所吸引而改植。(本篇文章圖片由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提供)

 

 

 

 

 

 

 

             

 

 

 

農產品溯源─掃描QR-Code 生產資訊全都露

 

(本刊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為提升可溯源農產品之市占率,方便消費者選購,並促進地產地消及區隔進口與國產農產品,自1047月起,結合現行吉園圃標章,全面輔導推動申請手續簡便的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制度。已有4,000餘位農產品生產者與經營業者申請取得臺灣農產生產追溯二維條碼(QR-Code),登載之國產生鮮農產品及經農委會公告之農產加工品,包含稻米、蔬菜、水果、香菇、蜂蜜及茶製品等,目前有全聯、家樂福及松青等量販賣場,以及地區農會超市已優先採購上市供民眾選購。消費者購買時,只需透過行動裝置掃描貼有QR-Code之農產品,即可瞭解生產者、產品標章及生產資訊介紹等訊息,加強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
生產追溯QR-Code生產消費緊緊扣 
  農糧署表示,具有溯源資訊的生產追溯農產品,其包裝資材上會標示有「臺灣農產生產追溯」字樣之二維條碼及10碼追溯編號(如附圖),消費者掃描該條碼或上網至生產追溯系統(http://qrc.afa.gov.tw)輸入追溯編號查詢,即可得知農產品的生產者或經營業者、產地來源、產品介紹、栽培、檢驗以及照片等豐富農產品資訊內涵,讓消費購物有如逛農場的感覺,拉近消費者與生產者距離。
多重把關機制讓民眾食在安心 
  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制度,由中央及地方農政單位共同進行生產者用藥安全輔導、農藥殘留檢驗、品質安全抽驗及標示查核等多重嚴謹把關機制,並不定期進行生產者與經營業者實地查證,瞭解生產情形。另透過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平台提供之行動App功能,消費者若發現所購買產品違規時,也可即時拍照反映,讓消費者參與並協助政府共同為食品安全把關。
  農糧署籲請各通路零售業者,優先採購具有生產追溯之產品供消費者選購,也請消費者優先選購具有可追溯之農產品,大家一起來支持政府農業政策,讓消費者『食在安心』。
                         

附圖、生產追溯條碼圖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