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區鄭蕙玲型農以鳳梨葉和鳳梨皮製作「鳳仙紙」

勇奪日本優良設計特別獎

 

 

種鳳梨的型農鄭蕙玲勇奪「日本優良設計特別獎」。

鄭蕙玲以「鳳仙紙」精心設計的作品。

 

              

(高雄訊) 種鳳梨的大樹區型農鄭蕙玲,不但以鳳梨皮造紙,更將它拿來運用在商品設計包裝上,她的Pineapple Paper即以生物循環、仿效自然、回到土地的概念設計,拿到「日本優良設計特別獎」,相當難得。

     學設計的鄭蕙玲,雖然10多年前嫁到大樹,隨夫家種植鳳梨,但一直沒有忘記她的設計本行,不但創立「陽光果子」品牌,並研發鳳梨果乾、鳳梨果醬、鳳梨汁等系列鳳梨相關商品,為的就是要將原本單純的農作,晉升為附加價值更高的加工製造,甚至產品的包裝行銷,也就是農業生產(一級)、加農業加工(二級)、再加產品販售(三級)1+2+3=6的六級產業化目標。

     「這就是用鳳梨皮製作的紙,我將它命名為鳳仙紙。」鄭蕙玲表示,夫家種鳳梨,鳳梨葉和風梨皮以往都拿來做堆肥,偶然間發現有人拿來造紙,因而激起她的創意因子,於是埋首研究造紙訣竅,先去除鳳梨葉的膜,槌打成漿料,再摻入煮過的鳳梨皮,製成鳳梨纖維,再以網子撈起過濾,自然風乾後就成為純天然的「鳳仙紙」。

      鄭蕙玲的「鳳仙紙」除了可運用在餐墊紙、名片和一些文創商品用途外,最近還在日本優良設計獎上大放異彩,由她設計的「Pineapple Paper」拿下商業模式組的大獎,消息傳出,大樹區公所也有意利用鳳仙紙設計代表大樹的伴手禮。

 日本優良設計特別獎」起源於西元1957年由日本通商產業省創辦的優良設計商品評選制度(Good Design Selection System)通稱G-Mark制度,精選出以各種形式展現「好設計」的作品,由於評選對象涵蓋設計所有領域,從家電、汽車等工業產品到住宅、建築物,甚至各類服務設計、應用軟體、公共關係及地區營造等溝通設計,到商業模式、研究開發等,可謂包羅萬象,不但對設計業影響力歷久不衰,也在國際設計業界具有指標性意義。

     Pineapple Paper」的設計起源來自『零廢棄』的概念,也就是循環再利用的意思。」鄭蕙玲拿起獲獎的產品解釋,她以無毒自然方式種植鳳梨,屬於一級農業;將它鳳梨做成果乾裝在可重覆使用玻璃瓶,則變成二級加工產業;而外面包覆的鳳仙紙則是綠色包材,做為行銷販售用途,屬於三級產業,從一級生產、二級加工到三級服務,完全符合循環經濟精神。

   

而最讓評審驚艷的莫過於它的設計造型,外觀就像是一顆鳳梨,裡面的果乾象徵果肉,包覆用的鳳仙紙代表鳳梨皮,捆綁用的鳳梨葉則代鳳梨結果時防曬使用的竹片,整件作品由裡到外,都與鳳梨脫不了關係。

       鄭蕙玲指出,台灣栽種鳳梨面積達7150公頃,約有170億片鳳梨葉,而整株鳳梨可食果實僅佔40%,農業廢棄和堆肥佔60%,若能發揮生物循環、回歸土地的概念,將廢棄部分降為20%,另40%作為類似鳳仙紙的農業再生利用,甚至透過相關技術使農業廢棄達到更多元的循環應用,就可以降低農村人口外流,使農村生活型態得以永續經營了。

 

 

 

 

 

 

 

 

 

 

 

旗山區中寮社區生產高經濟「無絲薑」   

社區婦女並加工製作「薑黃」高貴保健食材!

 

 

                            

                            旗山區中寮社區生產高經濟價值「無絲薑」。  

 

 

(高雄訊) 高雄市六龜、甲仙與旗山區是台灣生薑主要產區之一,從每年34月起各地陸續種植,107年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結合農村再生,鼓勵旗山中寮社區婦女做薑黃加工,要以「無絲薑」增加社區民眾收入。

旗山中寮社區位於旗山區海拔三百多公尺的丘陵地上,為自然與生活融合的獨立農村社區,為山、竹、林所環抱,景色隨著季節千變萬化;社區位於山區,開發甚少所以保持大自然原始的風貌,造就生態豐富,生物種類繁多。社區除了豐富的人文地理景觀外,也有獨特的主要農作物-無絲薑。其次為龍眼、山芋頭、佛手蕉、竹筍等作物,居民大多從事一級生產工作。在諸

多作物當中,以無絲薑之歷史較長且最大宗,年產量達60噸;供應ㄧ般交由批發商販售,其餘進入自行工廠加工、儲藏於產期後或年節使用。由於社區位處於稜線上,風景幽美,上山路線頗有挑戰性,今年來有吸引很多鐵馬拜客上山。

旗山區中寮社區盛產薑,因土壤含鈣高,種出來的薑纖維細緻,因無絲,又被稱為「無絲薑」。中寮社區理事長林清人說,薑販到社區一次採買數量約2300公斤,因收購數量大,社區居民知道哪個農民和薑販的約定日期後,當天一早就會自動前往薑田幫忙。完成採收後,當天中午薑田主人宴請社區居民到土雞城用餐,慰勞大家的辛勞,因為不分彼此,一起合作,因此也稱作「無私薑」。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長鄭清福表示,未來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加強薑的加工品檢驗及具在地特色的包裝設計,提升農產品質與包裝。

 

不同薑種的療效

 薑的品種有很多,中醫認為生薑、老薑、乾薑、炮薑……功用各有不同。 

生薑:發汗暖胃,驅寒。用生薑配紅糖或者蔥白可以幫助風寒感冒患者發汗排毒。如果是胃寒嘔吐或者風寒咳嗽,可以用生薑配北杏、紫蘇葉、陳皮煎水服用。 
老薑:薑是老的辣,所謂老薑生長時間較長,肉質較粗,味道最辣,而辣味強弱又與驅風作用成正比,所以一般煲薑醋用老薑。 
乾薑:由生薑風乾而成,作用是溫中暖胃,適合經常手腳冰冷,易著涼或肚痛人士食用。 
薑皮:在泡腳的熱水內放些薑皮,有效消除四肢浮腫,緩解手腳冰冷,驅寒防感冒。坐月期間,許多產婦就用生薑皮煲水抹身洗澡。 
薑黃:薑黃也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材,它的根莖所磨成的深黃色粉末為咖哩的主要香料之一,經常用於東南亞料理中。中醫認為,薑黃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作用。而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薑黃含有豐富的薑黃素(Curcumin),具有抗菌及預防血液凝塊的功能,可以保護心腦血管,還可以促進幹細胞生長成神經細胞,修補腦部損傷,預防腦退化症。 

 

 

 

 

 

 

 

 

 

 

 

 

107年美濃區稻米評鑑競賽、提升農民栽種稻米技術及品質!

 

 

                                             

 

                           107年「美濃區稻米評鑑賽」由年輕農友黃偉宸 () 奪得冠軍。

 

 

 

(高雄訊) 「高雄147」香米品質穩定,市場銷售常供不應求,高雄市美濃區農會,每年舉辦的稻米品質評鑑競賽,除了透過比賽鼓勵優秀的農民,更希望藉由選手們的良性競爭,提升農民田間管理的技術,美濃區農會特地於107720日在高美醫專大禮堂辦理「稻米品質評鑑競賽」,而選出的冠軍米得主將代表美濃區,爭奪「107年臺灣稻米達人冠軍賽」頭銜寶座。

從米飯聞起來的味道,到吃下去的口感,每一個細節都要仔細注意,在一年一度的美濃米評鑑競賽會場,評審用嚴格的態度,為每一位參賽者打分數。得到這次評鑑賽冠軍米的參賽人員,是今年41歲的年輕農友黃偉宸。

美濃區冠軍米得主黃偉宸表示:「栽種農產品就是這樣子,你是注重品質還是產量,如果是以產量為優先,你在品質上當然就沒有這麼好,像我所栽種的農作物,都是以品質為優先,如果要求品質好,當然在栽種成本方面就會相對提高。」

因為追求稻米穩定的品質,黃偉宸於106年代表台灣至日本參加競賽,得到日本「米食味鑑定國際競賽」特別優秀賞,美濃區農會表示,「高雄147」香米吃起來Q彈的口感,近年在市場供不應求,目前和農民契作的面積,已從去年210公頃,增加到今年的366公頃。

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表示:農會跟農民契作「高雄147」,由於農會契作的價格是每公斤28元,遠遠高於政府公糧的計畫收購的每公斤26元,或者說我們一般的輔導的23,餘糧的21元,所以我們用更好的一個價格,希望讓農民能夠生產更優質的稻米,也可以減少由於繳交公糧,造成政府財政上的一個困擾。」

美濃區農會並指出,「高雄147」含稻作直接給付的補貼,一分地的收入約有22千元,比一般品種稻米約多2千元,目前有425位農民與農會契作「高雄147」良質米,明年預計將良質米契作面積,再增加到600公頃。

美濃區農會:(07) 6813311

 

 

 

 

 

 

 

 

 

 

大寮區稻米世家第四代陳毅鴻型農投入耕作有機稻米

                                               「元品有機米」品牌建立良好口碑!

 

                                                         

                                                       陳毅鴻型農全心投入耕作有機稻米。

 

(高雄訊)  隨著農村出現年齡斷層,青年返鄉務農成為近年熱門議題,出身稻米世家第四代的陳毅鴻,原本從事醫務管理相關工作,看著父母親年紀漸長,毅然決然辭掉工作,全職投入耕作有機稻米,如今已連續多屆以高雄良質米勇奪全國 10 大經典好米。

  有著一頭金色小捲髮的陳毅鴻是個不折不扣的型農,受訪時穿著寬鬆 T 恤與牛仔褲,讓人感受到他豪放的草根氣息。談到從慣行農法轉作有機農業的契機,其實是則傷心的往事。民國 84 年,陳毅鴻的父親在稻田噴灑農藥時,不慎吸入過多農藥導致中毒,經過治療痊癒後重回稻田,領悟到農藥對人體、對環境的「毒」,從此摒棄化學肥料與農藥,堅持以有機方式耕作稻米至今,並前後創立「日品」、「元品」兩個有機米品牌。

  陳毅鴻位於大寮、旗山兩地共28公頃的農地,沒有聘請員工,僅賴自己與家人一手管理,「年輕人會希望能夠盡量用機器去取代人力,但老一輩的人都會想要用勞力去做,(彼此)就會有衝突,這時就會用溝通來調節。」如何解決人力問題是他在管理稻田遇到的困難之一;而談到困難之二,有機稻米為了追求品質與環境共存,相較於慣行農法耕作的稻米,犧牲的往往是少了將近一半的產量,高品質也反映到了價格上,因此「行銷」成了陳家有機稻米的重要命脈。

   不像一般糧商有眾多資源,為了確保品質,陳毅鴻採取自產自銷,目前銷售管道除了宅配、店家批貨外,另有在農夫市集販售,並開始研發米食,透過在市集販賣各種稻米加工產品,除了能夠親自將理念傳達出去,也能得到食客品嚐後的第一手回饋資訊。

其實除了是型農外,陳毅鴻還有「老師」這個較不為人所知的身分!四年前,鳳山區的一間小學前來洽談,他一腳踏進食農教育,不知不覺便延續至今。「大家都在講農業向下扎根,農夫是怎麼辛苦的,去體驗就知道了。」將稻田劃分出一部分,讓農耕課學生從插秧、除草、管理到最後的收割全部自己動手做,他也會從稻作過程延伸,向學生分享安全農業與食安問題。

  陳毅鴻強調,不論學生最後是否從農耕課有所收穫,到了一個新的領域或環境就要在當下認真學習,由此可看出他對有機稻作的一絲不苟,而讓學生傾注心力在農耕上,從實做了解每粒米飯的得來不易,進而學會珍惜自己所擁有,才是他希望學生從農耕課程、從土地上學習到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