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社區農會蔬菜產銷班盧定楠栽培安全無毒綠竹筍、脆甜多汁品質優良!

 

 

 

 

 盧定楠以堆高嶺方式,種出脆甜多汁的綠竹筍。

 

 

 

(高雄訊)  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的盧定楠,原本在地方電視台當新聞記者,直到父親過世後正式接手位於大社區面積0.5公頃的農園,成為專業農夫,不斷地思索讓農地更有效率地耕作方式,更讓綠竹筍突破產季的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鮮脆爽口的綠竹筍。
   
盧定楠的竹筍農園位在大社區觀音山腳下,原始純樸。他將農園取名為「永田農家」,意味著永遠有塊田,可以讓家人一起耕作,共同幸福地過生活。他北上桃園區農改場上課吸收綠竹筍栽培技術,並請教人稱「綠竹筍之父」的資深筍農張盛玄,學到全新的綠竹筍科學栽培法。

盧定楠指出:以前竹筍幾乎都種在平地,新的方法則是堆起兩米高的土堆,把竹筍種在上面,這樣容易鬆土、有利排水。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導致竹筍生長遲緩,盧定楠返鄉後力排眾議採用新的耕種方式,引溫度攝氏二十多度,富含礦物質的山泉水灌溉,並添加現磨黃豆補充綠竹筍的營養,讓竹筍在舒適環境下長得頭好壯壯。

筍農得比一般農夫更早睡早起,因為竹筍怕光,一見光就開始氧化、變黑、纖維變粗,因此得趁著夜色仍深的凌晨就趕到竹園採筍,採收下來還得趕緊放進冰水,讓竹筍的「田間熱」趕快降下來,以維持最飽滿的脆甜度。「人家說顧筍子好像在顧小孩,一點都沒錯!」

盧定楠種出來的綠竹筍以農藥零檢出的紀錄,風光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筍形漂亮、甜度飽滿,口感水潤,而且幾乎全年可採收,不僅消費者喜愛,更受到許多餐廳主廚的肯定與愛用。

 

盧定楠提供消費者綠竹筍選購祕訣

新鮮的綠竹筍色澤明亮,筍殼光滑帶金黃。挑選時也別忘記要觀察筍底色澤,底部成自然的白色卻不死白就是美味竹筍;也可手摸切面處,細緻者口感也就比較細嫩。若切面呈褐色,就是放的時間過久而氧化、老化,口感較不佳;建議先煮過後放涼,再用刀去除。若是先切再煮,會讓竹筍原有的水分流失,吃起來就澀澀的。

整隻鮮筍從頭到尾顏色都太過潔白或死白者,建議不要採買。可能是栽種者為了保鮮而在過程中使用保鮮劑,若是不慎食用會影響健康。

綠竹筍又被稱為「牛角筍」,主要是品質越好的綠竹筍彎度夠,較直的綠竹筍可能因其在土壤過深,易出現中空身形,肉質會較少且甜度不足。

綠竹筍去殼後可食用部位僅剩13,因此不少人會有越大支越好的迷思。大而直挺的綠竹筍通常表示中央多為空心,且太長的綠竹筍也代表長過頭,筍肉反而不夠細緻因此挑選綠竹筍時,長度以1215公分為佳,一般可用成人開開手掌後的虎口長度為參考。

若是單從筍身無法辨識好壞,不妨從底部看起。綠竹筍底部多為圓錐形,品質較優的綠竹筍底部肥胖且寬闊,一般來說底部越寬大,筍肉越肥厚。

針對後續的料理及處理方式,桃園區農改場也說,採買後最好立即帶殼煮熟,冷藏保存最好(即為殺菁處理);其次,或可先把綠竹筍底部較老的地方削掉一點,塗上少許鹽巴,用濕餐巾紙將底部包起來,用保鮮膜包好放進冰箱冷藏保存,即可以幫助竹筍保持水分,但最好在3天內料理食用。

 

 

 

 

 

 

 

 

 

 

路竹區蘇暐竣致力經營「梅花牧場」以有機方式飼養土雞、紅雞

生產高品質「養生雞蛋」,深受消費市場歡迎!

 

 

蘇暐竣生產高品質「養生雞蛋」,受到顧客的歡迎。

梅花牧場生產高品質有機營養雞蛋受到消費市場肯定。

 

facebook 分享

 (高雄訊) 來自路竹區的蘇暐竣型農高中畢業後選擇直接出社會工作不繼續升學,當時不管什麼樣的工作,只要能賺錢就算冒著風險蘇暐竣都願意做,就這樣一眨眼日子過去了五年,本性純良的蘇暐竣也漸漸覺悟,不能再每天渾渾噩噩沒有人生目標的走下去,在三年前毅然決定離開現在的環境,回到家中承接父母經營的梅花牧場(養雞場),這一轉變讓蘇暐竣的父母非常感動,也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
    
由於從小就幫忙家中養雞的工作,這次回家工作對蘇暐竣來說並沒有任何的不適應,但要經營管理整個雞場才是最大的挑戰。家中的雞蛋產品有別於一般市售更要香Q好吃,飼養品種有土雞、紅雞、烏骨雞,蘇暐竣家庭更堅持以有機方式飼養、使用營養的飼料且不用藥,雖然產蛋量較少且飼養技術需求更高,但高品質成為梅花牧場的產品優勢。東西好也要賣得出去才能長久經營下去,所以除了原本顧客口耳相傳的團購客群外,蘇暐竣更開始參加各地方節慶、神農市集等展售活動,藉此拓展新的客源,他這幾年的用心經營下來,也受到顧客的肯定,回流客源源不斷,在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之下,便開始與其他擁有相同理念的養雞農民契作,擴大生產規模,未來更將朝向網路市場銷售為目標,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在經營養雞場的過程中,蘇暐竣經歷了挫折也得到了成就感,比起那些年活在不安和恐懼中,從事有機農業讓蘇暐竣踏踏實實的回到光明的人生。

 

雞蛋

梅花牧場內飼養土雞、紅雞、烏骨雞,雞隻所飼養的飼料有:蝦紅素(蝦殼粉)、綠藻、維他命、礦物質、益生菌、電解質,每隻雞固定三年產期,確保雞蛋的營養充足,超過三年就會進行汰換。

 

 

 

 

 

 

高雄市美濃、大樹休閒農業區 榮獲農委會頒茁壯及模範獎肯定

 

 

 

                        

    農委會舉辦「第2屆績優休閒農業區」評鑑,美濃休閒農業區榮獲「茁壯獎」,

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右二)親自參加頒獎典禮。

 

 

 (高雄訊) 高雄農村旅遊近年來品質不斷提升,不論是國內外前來參加農村旅遊的遊客數都不斷上升,今年上半年度估計已經有超過6,000次參加農遊,足跡遍步高雄各個農村地區,包含山線、海線、客家聚落與原鄉部落,都可以看到參加休閒農業旅遊的人潮。

行政院農委會舉辦的「第2屆績優休閒農業區頒獎典禮」,全國共計有38區休閒農業區獲獎,其中本市大樹休閒農業區榮獲「模範獎」,美濃休閒農業區也榮獲「茁壯獎」,而高雄市政府則得到績優輔導單位殊榮。大樹與美濃休閒農業區透過農業六級化的推動,型塑區域產業特色,引領國內外遊客走入農村,體驗農業的文化與在地風味,進而提升農村經濟收益的努力,獲得各界肯定。

大樹休閒農業區的謝坤淞理事長表示,休閒農業區成立以來,配合市府發展「一日農夫」主打採鳳梨及玉荷包荔枝的體驗,並且不斷創新改良各式各樣的手作DIY體驗與農村風味餐,讓參加過的遊客都讚不絕口。另外,休閒農業區的夥伴也跟著農業局到國內外旅展行銷,不只去過台北、台中、台南及高雄等國內旅展,甚至連香港、新加坡旅展休閒農業區都努力參加。現在不只是國內遊客,幾乎每個月固定都有來自香港、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遊客,讓休閒農業區蓬勃發展,還吸引了更多年輕農民加入,活絡農村經濟。

高雄市農業局局長吳芳銘表示,近期高雄市的休閒農業蓬勃發展,在休閒農業區、農村再生與國內外行銷的結合下,農遊行程品質已經具有國際競爭力,特別謝謝休閒農業區夥伴的努力,讓高雄市的休閒農業品質受到肯定。

為吸引都市民眾到鄉下體驗農村生活,一日農夫特別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辦理多元風貌的「創客學堂」DIY體驗,例如手作草莓蒸米杯子蛋糕、法式水果軟糖、味噌釀造製作、焙炒玄米食文化等,期望民眾在都市體驗農村元素後,能赴鄉下體驗農村生活。即日起每月均有「創客學堂」課程,還有更多一日農夫遊程均可至「高雄一日農夫體驗趣」官網報名參加。

 

 

 

 

 

 

高雄區農改場研發「手推多行行距可調式移植機」

 

農民在種植作業過程中能省工省力

 

 

                                 

 

    ■ 農民耕作使用手推多行行距可調式移植機能省工省力。

 

 

 

 

(高雄訊) 為減少專業農民於溫網室操作引擎動力移植機所造成廢氣排放問題,及降低假日農夫因農事作業所造成的手腕疲勞等工作傷害,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研發出「手推多行行距可調式移植機」,讓投入農事工作更簡單。同時,為推廣本機械供民眾或產業運用,正積極辦理技術移轉中。

  高雄場戴順發場長指出,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越來越多的民眾在假日時從事農作生產,然而以傳統的人工或手持式移植器械種植苗株時,需長時間彎腰種植,並藉由手腕施力操作,極易造成身體酸痛不適或手腕傷害。使用乘坐式移植機,雖可解決上述問題,但因價格昂貴,一般民眾或栽培規模較小的農民無法負擔。此外,乘坐式移植機作業時,汽油引擎所排放的廢氣,除造成空氣汙染外,長期以往也影響在溫網室工作者的身體健康。有鑑於此,高雄場著手研發出「手推多行行株距可調式移植機」,其結構簡單且機體輕巧,只需1~2人即可操作。同時,本機械操作及維護容易、植株的行距可因應需求而自行調整,最重要的是作業時不會產生有害廢氣,正是時下社會最需要的省工、省力兼具綠能的機械。

  高雄場所研發的手推多行行距可調式移植機械,已申請並獲得我國專利,其研發目的主要為了在種植作業過程中能省工省力,讓農民或假日農夫皆容易操作使用,既能達到身心運動,又能增加經濟收益;為將這台機械儘速推廣供農民使用,目前正積極與業界辦理技術移轉,歡迎各界向該場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