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10年努力、芭樂」成為亞洲首個可輸銷至美國之國家

 

 

                                               

                             台灣芭樂經過雙方多次協商溝通,終於獲准外銷至美國。

                                                                

 

(本刊訊)  努力10年的時間,台灣的「水果王國」美名可望靠著芭樂再度攻進美國人的心坎!行政院農委會表示,美國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於美東時間1081016日預刊台灣番石榴輸銷美國的檢疫規定,並於1081017日正式公告生效,因此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可輸銷番石榴(芭樂)鮮果實至美國的國家。

農委會表示,台灣於西元2009年提送資料向美國申請輸銷番石榴,經美方完成書面資料審查、派員來台實地查證,雙方多次協商溝通,今終獲美方正式公告檢疫規定,為開拓台灣優質農產品新市場再傳捷報。

農委會說明,因我國為東方果實蠅、瓜實蠅及南瓜實蠅疫區,番石榴為該等果實蠅寄主,輸銷美國必須克服檢疫障礙。因此,農委會開發可兼顧番石榴良好品質及殺滅果實蠅效果之低溫殺蟲處理技術,並整備番石榴生產資料、有害生物清單及防治管理措施,向美國提出申請。

經美方完成書面資料審查、派員來台實地查證,雙方多次協商溝通,農委會表示終獲美方正式公告檢疫規定。依據美方本次公告之檢疫規定,我國產番石榴輸美須源自登記核可之供果園及包裝場,果實須在開花後3週(直徑小於4公分)雙層套袋以防止檢疫有害生物進入。運抵美國前須完成1以下持續17天之冷藏處理,或於生產期間針對美方關切的果實蠅種類進行果實蠅監測,再搭配時間較短之處理方式(0以下持續12天或1以下持續15天)。後續雙方將儘速完成執行細節之工作計畫簽署,讓美國消費者品嚐到台灣的芭樂。

農委會強調,番石榴(芭樂)為台灣重要果品,營養價值高,所含維他命C是蘋果的50倍,奇異果的4倍,為最佳養生保健水果。農民利用整枝修剪進行產期調節可達終年供果,每年產量超過18萬公噸。

農委會表示,目前台灣番石榴鮮果實已可輸銷至加拿大、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澳門、汶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印尼及荷蘭等國家地區,目前美國開放台灣番石榴輸入,將擴大台灣芭樂外銷市場版圖。

 

 

 

 

 

 

 

 

農委會第5屆百大青農輔導名單出爐、獲選青農蓄勢待發

 

(本刊訊) 歷經半年書面審查與口頭報告,農委會公告第5屆百大青農輔導名單,團體組與個人組共有110人獲選,農委會將啟動2年輔導措施及3年追蹤調查期,協助青農在農業領域踩穩腳步。農委會表示,與往年不同的是,過去青農繳交的經營企劃書修改期較短,壓縮到各區農業改良場輔導工作,因此今年特別在研訓班時輔導修正,讓獲選的青農能及早投入營運。

百大青農輔導計畫遴選程序分為幾個階段,符合1845歲年齡資格的青農向各區農業改良場提出申請,通過申請即可進入輔導研訓班,結訓後由各區農業改良場口試初審,再由農委會複審,獲選者可獲得貸款優惠與輔導協助。農委會輔導處農業推廣科科長陳玲岑表示,今年特別將青農提交的農業經營企劃書在研訓班中討論修正,也要求各區農業改良場要派員到農事現場勘查,確認計畫可行性,希望避免過去初審流於個人口才而缺乏實務評估的狀況。

根據農委會輔導處統計,今年百大青農共有110人獲選,個人組以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輔導人數最多,有15人;團體組則以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輔導的組別最多,有5組、共20人。陳玲岑表示,各區農業改良場會依照權責區域的農民特性分配輔導資源,因而有組別的人數差異。本屆在作物類別與平均年齡分布上與往年相似,農糧組平均年齡36歲、水產養殖組38歲、畜牧組35歲,最年輕的只有22歲、最年長則有45歲的青農。

屬於本屆百大青農年齡前段班、26歲的陳旻宗表示,雖然從農才4年,但因過去受惠於百大青農鍾雨恩的鼓勵與協助,讓他萌生整合富里鄉內農業機械資源的想法。他觀察,富里鄉有不少農友擁有割稻機等資源,卻只用於採收自家田區,閒置時間長,若能整合這些農機資源,不僅能協助鄉內有需要的農友,還可能利用東、西部採收空檔增加收入,「曾經在西部碰過沒有事先預約、卻有採收需求的阿嬤躺在田上說,如果你不幫我收割,我就不讓你們過去」可見農機需求尚未被滿足。他很感謝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陪伴與協助,讓他進入輔導計畫,預計年底前就能開始組織農機團,並且連結有需求的農友。

 

 

 

 

 

 

 

 

 

 

 

 

 

 

 

 

 

農試所開發木瓜農藥減量管理技術,增進農民跟消費者健康!

 

 

 

 

 

 

■木瓜農藥減量管理技術,整合性病蟲害管理所使用的非農藥植物保護資材。

 

 

 

 

 

(本刊訊) 木瓜栽培期間依賴化學農藥來防治,很容易造成農藥殘留的風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試所)舉辦,應用專業之管理策略,以健康種苗、清園和監測等栽培管理措施,並搭配所研發的非化學農藥植物保護製劑,研擬出一套完整的木瓜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技術,大幅減少50%以上之化學農藥使用,不僅節省成本又對環境友善,更重要的是確保消費者吃得安心!

木瓜為連續性採收作物,防治稍有不慎便有農藥殘留問題

  木瓜是台灣具有特色且老少咸宜的重要水果,依據農委會統計,木瓜的栽培面積約有2,681公頃,產值約35億元。木瓜栽培期間容易遭受白粉病、炭疽病、疫病、蒂腐病、紅蜘蛛等病蟲害侵襲,但由於木瓜為連續性採收的水果,若採收期間為防治病蟲害的發生,還持續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則容易造成果品的農藥殘留風險。

農試所木瓜栽培管理新策略,克服農藥殘留疑慮

  為滿足木瓜栽培農民對防治病蟲害的需求,且同時降低對化學農藥的依賴性,特別研發木瓜的病蟲害整合管理技術套組,多年來實際教導全台各地實施應用,獲得許多農戶的讚許以及響應。本次特別於林內鄉舉辦「木瓜病蟲害綜合管理農藥減量示範推廣觀摩會」,期盼藉由本次的活動吸引更多有心投入的農民一起從事健康管理,達到化學農藥減半的目標。

管理有「撇步」,落實最重要! 非化學合成藥劑防治病蟲害真的很厲害!

   農試所提出的管理如下:(1)採用「健康種苗」配合移植前浸苗處理:可以有效減緩田間病蟲的發生,並使「非農藥植物保護製劑」更能發揮應有的效果。(2)確實「清園」,降低病蟲孳生:無論苗圃或本田,將園區內外雜草清除乾淨,不要成為病蟲源棲息、繁衍的場所。(3)定期「監測」病蟲害族群數量;每週確實調查病、蟲發生的種類與數量,及時策略性地調整防治方法與強度。

   此外,在非化學農藥防治部分可利用「4-4式波爾多液」進行清園,降低病原菌密度。適時施用亞磷酸,可增強植株抗病性,預防疫病之發生。定期施用石灰硫磺合劑,可防治炭疽病。至於令農友十分頭痛的紅蜘蛛,定期施用石灰硫磺合劑或植物油混方,亦可有效地控制其族群數量。

   農業試驗所表示,這套木瓜病蟲害整合管理策略的流程,必須種植「健康種苗」、落實「清園」和「監測」作為,並緊密配合「非農藥植物保護製劑」之使用。此套技術與化學合成農藥防治比較,不但價格更便宜,效果也差不多,但更重要的是,可生產出高品質且安全的木瓜供消費者享用,並維護環境生態,值得廣為宣導。

 

 

 

 

 

 

 

 

科技導入生產者與消費者溝通新模式、食在真安心!

 

 

(本刊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96年起推動「農業業界科專計畫」,截至目前已補助多所企業機構,累計執行83項計畫,並將技術成果產業化與商品化,平均政府每補助1元,可帶動業者直接投資1.37元,創造7.11元產值,亦促成業者衍生投資逾17億元。該會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辦理之農業業界科專計畫研發成果觀摩暨交流活動,今(15)日於臺中市有心食堂溯源餐廳舉辦,現場展示翊昇好物有限公司106108年度執行「產銷履歷農產品流通追溯平臺建立」計畫成果,藉由分享加入產銷履歷之經驗,安排產銷履歷特色食材導覽與有心溯源平臺體驗活動,期藉由該研發成果促成相關業者及農民持續加入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

使用產銷履歷國產食材,樹立餐廳業者新典範

       農委會說明,翊昇好物有限公司本著專營產銷履歷農產品之經營理念,為提升產銷履歷農產品食材辨別度,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有心溯源平臺」,透過整合資通訊技術並導入實體工作管理流程,利用雲端介接農委會產銷履歷加工系統,於後臺完成進貨管理與分貨作業,並於前臺頁面揭露農漁畜產品自生產至供應端之完整流通過程,確保每一樣食材皆具有批次號碼與追溯編號。由於該平臺應用層面廣,吸引包括各地方農會、餐廳業者、通路業者及生產供應者前來共襄盛舉,並透過本次交流活動相互媒合,達到推廣產銷履歷驗證農產品之目標。

       農委會指出,該公司協助多家業者與農民加入產銷履歷驗證,計畫執行迄今已累積超過1,000家企業、機關團體及農民加入有心溯源平臺會員,同時約有300家以上供應產銷履歷驗證食材業者正於平臺內進行追溯管理。另針對市場布局,該公司創立「有心食堂」,主食料理全面採用產銷履歷國產食材,使各界瞭解餐廳食材產地來源與流通歷程。經統計,每年平臺會員數約將以10%之比例穩定成長,並協助平臺內食材進行業務推廣,可相對提高消費者權益及增加農民收益。

       農委會表示,強化溯源管理體系,係該會推動智慧農業「數位服務」之重要工作,透過建構主動式全方位農業消費/服務平臺,滿足所有農業利害關係人需求,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安全之信賴感,不僅可提升加入產銷履歷相關農民及業者之營銷契機,亦打造企業、農民及消費者之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