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各界慶祝109年農民節表彰大會
表揚249位模範農民及農業推廣有功人員
|
|
|
■
大會主席高雄市農會蕭理事長漢俊致詞勉勵優秀模範 農民。 |
■ 高雄市農會楊總幹事東杰(左二) 頒獎予模範農民並合影留念。 |
(高雄訊) 高雄市各界慶祝109年度農民節表彰大會於6月2日下午1時30分在高雄市農會6樓大禮堂舉行,由高雄市農會蕭理事長漢俊主持,與會相關單位有高雄市政府韓市長國瑜、農業局吳局長芳銘、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及各界首長等貴賓都到場祝賀。
大會主席高雄市農會蕭理事長漢俊於致詞中指出,高雄市各界每年為表揚農民對於農業生產、農業技術及農村建設的卓越成就與貢獻,並配合政府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強調農業生產永續經營,加強核心農民培育之政策,由高雄市農會舉辦農民節表彰大會,以表揚專業農民、農家婦女、青年農民及推廣農業有特殊成就人員,以促進農業現代化,繁榮農村經濟。會中頒獎表揚優良農民等共有249位農業經營表現優異模範農民受獎,表彰他們對農業的辛勞付出。
值得一提的是,農委會農糧署舉辦的2019年「精饌米獎」,鳳山區農會輔導的陳家成農民栽培的「日品有機米」(高雄147號)獲得台灣有機米組亞軍。農糧署南區分署鼓勵糧食業者強化生產管理及品牌行銷,讓消費者直接在通路就可以買到優質又好吃的米。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產品外銷國際市場受阻,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及高雄市農會為增加國內銷售以降低農民衝擊,共同成立「高雄首選電商平台」,並於去年11月正式上線,作為小農友善農產推廣平台,為幫助高雄市農產品推廣,特別加入公益行銷元素,既可協助在地農會與農民農產品販售,同時也能協助公益團體的資金募取,以達成三贏。
如今在防疫期間持續推出「高雄首選電商平台」,提供民眾便利的農產採購方式,雖受疫情衝擊,高雄鳳梨在3月份仍熱賣700餘箱、熱銷一貨櫃。高雄鳳梨引進校園營養午餐、與國內各大通路超市合作上架高雄鮮果等三大措施等,期望為高雄農民開拓更多與穩定銷售管道。
高雄市農會楊總幹事東杰並指出,疫情影響消費習慣,民眾利用網路訂購商品比例大增,為滿足消費者採購需求,市府已將「高雄海味」漁產品整合到「高雄首選電商平台」進行銷售,請農業局、海洋局積極開創「宅經濟」商機,鼓勵民眾踴躍支持高雄優質的農漁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也照顧農漁民。
有關高雄首選優質農產訂購相關資訊 請上「高雄首選電商平台」網站查詢 https://www.khagri.org.tw/
今年受表彰的模範農民計有:
農會別:
榮獲108年精饌米獎亞軍:
鳳山區陳家成。
榮獲108年稻米達人冠軍賽(區域競賽)
大寮區陳毅鴻、美濃區林金清。
108年十大綠色照顧典範
路竹區農會王碧華
108年全國十大績優產銷班及優良產銷班
內門區李基來
108年產銷履歷達人
美濃區張家芸
優良農事小組長:
高雄地區陳石松、小港區李展宏、鳳山區陳梅芳、林園區戴吳秀鑾、大社區江明德、大樹區鄭秀盛、大寮區陳春雄、鳥松區謝慶瑞、仁武區何春吉、岡山區盧高金花、燕巢區李正成、梓官區余宗仁、田寮區張秀女、阿蓮區詹順安、路竹區李焜來、永安區蘇王秀金、湖內區陳清廣、茄萣區林紀明、彌陀區張文吉、旗山區張水泉、美濃區張達星、六龜區李金阿水、杉林區何煥榮、 內門區潘加再、甲仙地區王造成。
推廣農產品標章(3章)及生產責任追溯制度(1Q)模範農民
林園區楊振源、大寮區吳水銘、大樹區黃慶順、大社區劉建明、鳥松區陳詩佩、岡山區杜榮強、彌陀區蘇冠宇、阿蓮區陳永全、
路竹區凃福昌、燕巢區蘇登基、田寮區連定安、梓官區蘇立堂、旗山區陳春月、美濃區曾文秋、六龜區簡再柔、甲仙地區陳誌誠、杉林區鍾壬亮、內門區陳惠益。
協助農業試驗研究與推廣有功人員:
鳳山區蘇國宏、高雄地區李法憲、美濃區張治紘、陳明和、宋雲喜、許進益、朱秀文、許進益、旗山區張清海、孫銘鴻、康秉森、大社區蘇文財、燕巢區鐘舒怡、大樹區莊永來、阿蓮區陳坤山、蔡淑婷、梓官區郭兩傑、吉建合作社胡進成。
全國蜜棗優質栽培管理果園評鑑模範農民:
大社區吳楊月琴、陳清良、張凱傑、燕巢區陳志明、賴隆溪、葉家權。
合理化施肥模範農民
大社區胡輝煌、高雄地區陳在、大樹區尤惠璋、燕巢區陳昱儒、陳金源、美濃區鍾仁振、阿蓮區陳寶璋、小港區吳泰和
特用雜糧作物增產模範農民:
林園區陳清國、大寮區簡加進、美濃區吳運禎、六龜區吳崇富、甲仙地區高劉振文、詹德龍。
果菜共同運銷模範農民:
高雄地區李怡津、大社區蘇信誠、仁武區王秀桃、大寮區林麗華、旗山區王茂盛、美濃區巫國輝、蔡春美、六龜區徐黃榮珍、杉林區鍾新銘、林滿蘜、岡山區蔡朝宗、燕巢區許啓永。
優良農田水利事業貢獻獎
農田水利會李兆祥、蔡勝荃、林天雄、黃婉琦、林志龍、王敦賢、高明宏、陸東富、郭俊輝、王姿藼、謝佳靜、曾思騏、陳俊弦、林淵常、林武昇、詹淑蓉、王允杉、陳慶壕、李榮彬、吳柏榮。
禽畜產模範農民
高雄市養雞協會吳進仲、陳威龍、李易恆、高雄市養豬協會劉銀城、高慶壽、黃千城。
禽畜產模範農民(乳牛)
橋頭區顏志添、大社區潘建安、燕巢區陳正義
禽畜產模範農民(家畜保險)
田寮區林景田、燕巢區鐘金標、阿蓮區張清源
禽畜產模範農民(毛豬)
田寮區連永昌、鄭嘉翔、岡山區黃玄義、阿蓮區鄭阿興、大寮區王政德、內門區陳明坤
外銷優質供果園模範農民
大社區張國順、六龜區黃櫻輝、大樹區楊水得、燕巢區莊朝印、阿蓮區陳建安
優良農業產銷班模範農民:
路竹區李慶堂 、湖內區曾秋婷、梓官區王常雄、茄萣區顏進賢、永安區王勝利、彌陀區孫佳輝、橋頭區洪月英、田寮區黃敬育 、燕巢區周鳳隆、阿蓮區楊明勳、岡山區李明勝、仁武區吳萬發、鳥松區黃允長、大社區李燦明、高雄地區李慧珍、小港區黃吉胤、大寮區楊榮瑞、林園區張連對、鳳山區葉水雄、六龜區邱瑞斌、旗山區蘇昆宏、美濃區黃哲穎、杉林區林錦益、內門區黃永昌、甲仙地區林賜安、楊義子。
各區農會供銷業務績優團體
毛豬產銷互助業務競賽
田寮區、梓官區、路竹區
毛豬共同運銷業務
田寮區。
各區農會供銷業務績優團體
青果共同運銷業務
燕巢區、美濃區、大社區、六龜區
蔬菜共同運銷業務
美濃區、杉林區、梓官區、燕巢區、彌陀區、內門區
農藥共同供銷業務
大社區、大樹區、燕巢區、大社區、梓官區
各區農會保險業務績優團體
豬隻運輸死亡保險業務
田寮區、內門區
豬隻運輸死亡保險理賠業務
阿蓮區、燕巢區、路竹區、橋頭區
第13屆農金獎得獎及入圍
專業農貸績效獎
大社區
資產品質改善獎
鳳山區、茄萣區
農業金庫策略合作獎
鳳山區、高雄地區
辦理農業重要政策工作績優人員
鳥松區黃惠瑛、林園區李美純、田寮區陳麗召、美濃區鍾雅倫、阿蓮區陳美惠、梓官區吳昭璇、郭兩傑、高雄地區陳國明、
仁武區吳東信。
優良農業推廣教育義務人員(家政):
路竹區梁珠美、鳥松區林庭貞、大社區盧貴淑、梓官區黃玉蘭、林園區陳秀英、橋頭區鄭貴仁、鳳山區吳素月、彌陀區石蓮花。
優良農業推廣教育義務人員(四健):
路竹區蔡舒亭、仁武區楊明樹、莊志強、大社區陳佳婉、永安區廖瑋琳、橋頭區黃科富、田寮區林聖軒、燕巢區陳雅靜、大社區李永聰 。
優良農業推廣教育義務人員(農事):
梓官區余敏仲、旗山區張林玉美、燕巢區葉仲彬、美濃區胡惠玲、六龜區陳庚辛、杉林區吳星煌、大樹區李玉梅。
優良農業推廣教育人員:
鳳山區吳素麗、仁武區江國源、陳韻如、路竹區王碧華、內門區歐安肯、大樹區張奇英、阿蓮區林勝男、旗山區孫銘鴻、大寮區朱培仁、燕巢區鐘舒怡、田寮區許淑英、路竹區蔡淑齡、美濃區楊子瑜、彌陀區孫淑珍、鳥松區張容菁、大寮區許芯愿。
東元餐飲集團蒞臨高雄市農會參訪、尋求採購生產之優質農產品
其優良食材深受集團喜愛、雙方收穫良多!
■ 高雄市農會楊總幹事東杰向東元餐飲集團介紹高雄首
選電商平台 (轄下農會及型農商品)。 |
■ 東元餐飲集團黃會長茂雄(右)及市農會楊總幹事東杰(中)等人在會中對高雄首選電商平台之優良農產品有良好之互動,與會雙方收穫良多! |
(高雄訊) 從馬達、家電起家的東元集團,跨足餐飲食品產業有成,旗下摩斯漢堡引進台灣至今已賣出1億個米漢堡。為確保餐飲品質,東元餐飲集團近年積極往食材上游溯源。東元集團大家長黃茂雄及主要幹部於109年5月5日下午2時蒞臨高雄市農會參訪,市政府農業局、市農會楊總幹事東杰、高秘書子珺等人親自歡迎與會貴賓。
致力將台灣餐飲服務推向國際的東元餐飲集團,連續多年參加食品展,不論是展出攤位或邀請海外聯合參展品牌規模都頗受好評,黃茂雄會長指出:「東元集團扮演平台的角色,美食無國界,不論是日本、義大利、土耳其、甚至未來墨西哥、歐洲,我們都要為消費者挖掘新鮮、健康、安心的餐飲食材。」集團旗下最知名、引進日本摩斯漢堡的安心食品,目前已有260餘間門市,摩斯漢堡以行動支持台灣產業發展,例如使用台東米、紅藜製作燒肉米漢堡,更將攜手農糧署,推出新品「義式牛肉米漢堡」,使用100%台灣米穀粉製成螺旋義麵形狀,再經加工揉捻壓製成新型態米麵堡。
一行人在市農會3樓會議室聽取高雄市農會與市政府農業局合作之高雄首選電商平台簡報 (轄下農會及型農商品) 並深入了解高雄市農民生產之優質農產品,東元餐飲集團對在地小農生產之優良食材相當滿意,紛紛讚不絕口,並計劃採購轄下農會及型農商品,以提升餐飲產品之品質,與會雙方相談甚歡,並互留聯絡資料,作為雙方日後合作之窗口。
有關高雄首選優質農產訂購相關資訊 請上「高雄首選電商平台」網站查詢 https://www.khagri.org.tw/
2020年高雄鳳荔文化觀光季活動
玉荷包荔枝汁多味美、金鑽鳳梨纖細香甜!
■ 金鑽鳳梨纖細香甜,口感良好。 |
■ 玉荷包荔枝汁多味美,風味絕佳。 |
(高雄訊)「2020年高雄鳳荔文化觀光季」於5月30日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在大樹區舊鐵橋濕地生態公園舉辦「高雄鳳荔季活動」。現場展售有機認證、產銷履歷之農特產品及DIY體驗活動,更有精彩的舞台表演、趣味小遊戲,另外特別規畫大樹一日遊活動及舊鐵橋寫生比賽,並在舊鐵橋新增藝術裝置供民眾打卡。
主辦單位於5月30日上午10點在舊鐵橋濕地生態公園舉辦正式開幕典禮,包括高雄市政府韓市長國瑜、農業局、民政局、大樹區汪區長小芬,以及多位市議員等貴賓共襄盛舉。
每年5、6月是高雄玉荷包荔枝的產季,高雄市荔枝種植面積約3300多公頃,其中又以玉荷包為大宗,占整體7成5,不論種植面積、產量及品質都是 全國第一。玉荷包因果型如荷包、果肉如玉般而得名,口感甜中帶酸、果核小、果肉Q且結實,相當受到國內外民眾的喜愛。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與高雄市農會舉辦「109年金鑽鳳梨、玉荷包荔枝品質及果園評鑑競賽」結果揭曉,今年度的鳳梨及玉荷包冠軍分別由大樹區尤峻農友及旗山區張清海農友奪下,農業局表示,2位農友都是評鑑的常勝軍,對於果品的品質追求更是不容質疑,實至名歸。得獎農友於5月30日在舊鐵橋舉行的「2020高雄鳳荔季∼大樹活荔旺」活動中頒獎。
今年的鳳荔評鑑競賽由各區農會及合作社推薦農友參賽,金鑽鳳梨計有來自田寮、大樹、鳥松、杉林、內門、旗山等35組參加,玉荷包荔枝則有來自大樹、旗山、杉林、內門等34組參加,競爭相當激烈。競賽內容是以果品品質及田間管理技術兩階段綜合評比,果品品質包括糖度、外觀、風味與口感等,再加上果園的栽培管理與健康安全評量,所有得獎農產均通過農藥
殘留檢驗。
市府農業局表示,高雄玉荷包皮薄肉厚籽小,加上只在端午前後產出,是初夏首選甜蜜的好滋味,產期僅短短一個月,錯過就又要等一年。去年玉荷包受到暖冬等異常氣候影響,導致一粒難求,今年年初氣候穩定,玉荷包產量回復到往年水準,目前到6月也正是玉荷包的產期,想嘗鮮正是時候。
109年金鑽鳳梨評鑑競賽得獎名單
109年玉荷包荔枝評鑑競賽得獎名單
鳳山區農會四健會員參加「食農教育與割稻趣體驗營」
體驗農村文化與水稻收割活動,讓與會人員收穫良多!
■ 鳳山區農會潘總幹事建仲 (右)向四健會員精神鼓勵之後,隨即發號割稻體驗開始。 |
|
|
|
(高雄訊) 鳳山區農會「雅米」小包裝米上,有一首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詩中意指農夫正午頂著熾熱的太陽,仍舊在田裡辛勤農作,汗水一顆顆滴進泥土裡。但誰能知道碗中米飯,粒粒都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現代人的生活形態,變化太快了,早期農耕生活已經陌生。該會為將農業往下扎根,於5月30日上午假本會九樓農村文物館及本區轄內漲皮湖水稻田舉辦「食農教育與割稻“趣”體驗營」,參加四健小朋友共15人,並由義務指導員陪同一起參加體驗活動。本次活動主要帶領著四建會員回溯早期農業生活,體驗農村文化與水稻收割活動。
早上就看著大人帶著滿臉喜悅的四建小會員,前來農會報到,隨即至九樓農村文物館作為本次活動起航第一站,由推廣部吳主任介紹早期農村生活及農耕器具,透過仿農村實景及實際生活、農耕器具,讓大家了解先人智慧及如何辛勞種稻的過程,另位也教導小會員朗誦憫農詩,藉由文辭內涵讓會員體認農夫的辛苦及愛惜食物。文物館內分為早期古農具區、器具區、農家生活區、水稻認識區,藉由靜態展示空間,帶小會員走進時光隧道,瞭解早期所使用的傳統農業生產器具、生活用具及各項起居用品,提供一個懷舊的情境。另外館內還有水稻認識區,係將水稻一生的縮影,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水稻過程,水田插秧、施肥、除草、灌溉用踩水車、收割後手工脫粒、曬穀場風鼓…等等場景,一一呈現出來讓小會員分享和學習,透過活動本身的趣味及各展示區詳細的解說後,再前往有機稻田及蔬果生態園,。
第二站文山里漲皮湖水稻田,稻田是由農會歐國南前總幹事所有及經營,透過退休生活從事栽培蔬果,本次商請前總幹事出馬配合演出,除提供稻田收割外,也請前總幹事帶領小會員巡禮他栽種的果樹與蔬菜成果,讓這些都市小會員們實際體驗田園自然美景,在不斷互動交流,小會員們雖然滿身大汗但各個都滿臉興奮,雖然頂著大太陽還是活潑亂跳、精神飽的東摸西碰,留下美好體驗,老總也很樂得跟小會員互動,形成一幅老少田園之樂美景。
接著割稻體驗開始,由鳳山區會潘建仲總幹事精神鼓勵及說明米的由來和割稻文化,給小會員了解水稻的一生與體驗早期割稻〝點心〞傳統~在地米食〝割稻飯〞,讓這一群都市「飼料雞」體會割稻的辛苦。在小會員體驗割稻時,只見藍天烈日照射下,各個都滿身大汗,汗如雨滴流下土時,他們才真正了解到農夫的辛勞,但見戴上手套與斗笠的會員,左手拿著鐮刀右小手抓著稻稈,在金黃稻浪的田裡,ㄧㄚ一ㄚ的體驗割稻,割不斷阿!割不斷!聲聲驚呼與笑聲不斷,還是需要一群義指們幫忙才能順利完成割稻任務,當小會員捧起收割的水稻時,人人臉上露出神氣又得意的笑容,現場義指們不時也傳出驚訝聲與歡笑聲。
割稻活動結束後,推廣部吳主任貼心準備豐盛割稻飯與涼水~綠豆湯,供參與活動的會員及協助工作的義指品嚐,並在現場給小會員有獎徵答,引導小朋友加深割稻樂趣印象,讓大夥留下滿滿的幸福!本會為推廣在地米食飲食習慣,深耕學童日常生活,透過活動體驗,吃著象徵性的〝割稻飯〞,教導會員對有機栽培,友善耕作,食農觀念的理念,盼小朋友成為未來農業及大地永續發展的小種子,希望藉此活動能夠讓大家體驗到更不一樣的農家樂趣、也能知道農民們辛苦的一面,讓我們更珍惜每一顆米得來不易,吃下的每一口飯更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