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
大社鄉傑出酪農張邦松─         開創出他的乳牛天地

  文•圖/輔文

出生於大社鄉的張邦松先生是當地極為優秀的酪農,追溯其養牛淵源,已歷經三代,據他親自表示,在其父親的年代(日據時期),先在「高雄牧場」當僱工,學得一些飼養的方法後,自己開始從事畜牧業,剛開始飼養2頭牛與2頭羊,早期牛奶是有錢人家的奢侈品,一般平民百姓皆喝不起,他在一清早擠好牛奶,經裝瓶加熱處後,從大社騎單車將牛奶運至高雄市販售,牛飼養頭數雖少,但牛奶的收入比一般的農民還好,加上悉心的照顧與用心的學習。張邦松先生自小學畢業後就一起加入其父親的行列,從草創初期至現今已有四十年的歷史,牛隻飼養的頭數擴增至近300頭,養牛雖費心力,但他甘之如飴,四十年如一日。

「江山輩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張邦松的兒子張益誠已承續父親的事業,由於他認真學習,因此很快就進入狀況,讓張邦松先生既高興又欣慰。他們目前的飼養規模,除只增加一名工人外,場內大小事項都全家動員,張邦松夫婦及其兒子、媳婦共四人,攜手合作,不論對內或對外,都料理得有條不紊。

張邦松先生經營牧場的優點就是對專業的信賴與用心經營,平時的工作包括:

一、TMR料的選購:捨棄繁複的營養配方計算,直接購買統一公司的TMR配料,成本雖會高一點,但也省下不少時間與錯誤,同時商品化的TMR配料對於其泌乳牛群的效果也不錯。

二、牧草與精料的分析:直接與新竹分所李春芳博士之營養實驗室接洽,可得到完整的分析值,再與營養專家李春芳博士諮詢,建立一套營養餵飼系統,目前牛群在營養或代謝上皆無問題。

 三、乳牛胚移置工作站的成立:由畜試所生理系李善男主任輔導,相信專業的胚移置團隊,至今已有三年的努力,成效卓著,對於洗胚、冷凍胚的工作都有熟稔的經驗,對提昇場內優良系譜有更進一步的成果。
  
四、加入乳牛性能改良(DHI)的行列:張邦松先生對於加入(DHI)的行列,深表同意,並在言談之中對現今(DIH)的運作表示感謝心聲,如報表資料的迅速獲得,讓牛隻的個別習性能了解其狀況,可作治療或改進,甚至表示「沒有加入DHI,就養不出好牛。」
 
五、首重疾病防治:牧場大門設置消毒槽,管制人車進入,避免外來疾病的入侵。疫苗的施打確實,施打口蹄疫苗、三安疫苗、流行熱疫苗,另針對流行熱的疫情,都不受到影響,因為流行熱疫苗於三月及九月各施打一次,以維持高力價抗體來保護牛群。

 六、加強發情觀察適時給予配種:一天約20小時的發情觀察,可以徹底掌握其生理情形,這也是他們辛苦所得到的成果。熱季的配種以女牛為主,經產牛則安排在涼季為多,因持續的發情觀察,不採用發情同期化的策略,也不用種公牛自配,全以人工授精,以維持品系之提昇。

 七、新建牛床,鋪上橡皮墊:讓泌乳牛有個清爽舒適的牛床休息,以防止乳房被其他牛隻踏傷。

 
八、重質的策略:為提昇更好的生乳品質及降低成本,勇於淘汰性能差之牛,將牛群數量控制在270頭左右,易於管理,又能使牛奶品質提昇,在DHI排行榜上留下光榮的成績。

 最後,張邦松農友指出,牛乳營養價值高,是最均衡完美的天然食品所含營養素之比率正適合人體的發育,如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為人類體內營養素所必須來源,活力與精力之泉源,乳醣幫助鈣、磷消化吸收以強化骨骼功能。但其營養素也同時適合細菌的繁殖。榨乳前、中、後也隨時有細菌污染之可能,因此酪農戶必須好好適當的處理與防止,以殺死有害之病原菌。隨著生乳計價結構改變,生菌數,體細胞以納入生乳計價;由於體細胞、生菌數與乳房炎防治具密切相關連,也是生乳品質指標之一,因此如何提昇生乳品質,建立乳牛乳房炎防治為酪農當務之急,期以作為協助酪農落實提昇生乳品質之參考。
 
養牛事業雖辛苦,在目前社會經濟不景氣之下,令人深深體會張邦松農友全家人的和樂團結,在好的經營策略與不斷地吸取新知,相信在未來更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更能開創出出自己的品牌,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張邦松先生用心經營乳牛畜牧事業,為本縣傑出酪農。

▲張邦松酪農飼養的乳牛體格強健,生產牛奶品質優良。
 

▲張邦松酪農對乳牛牧草配料十分重視,因此其乳牛生長狀況相當良好。